翻页   夜间
17中文 > 抗日之铁血河山 > 第二百九十章再战豫东(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许是这些天弄出经验来了,见到刘家辉转身往作战室内走,林婷立即在后边跟上,她知道只要跟刘家辉走,肯定又会有什么好新闻在等着她。可还没有等她走到门口,就迎面碰上洪升冷冰冰的脸。

    见到洪升不善的脸色,在他手中吃足了瘪的林婷知道今天又没有戏了。知道这个家伙冷热不吃,林婷只能无奈的摸了磨自己的鼻子,无奈的回到自己刘家辉特地交代过的,特地给她找的,这个村子中最干净的一间小屋子。

    刘家辉明白那几声巨大的爆炸声,是暂54师发起总攻的信号。伴随着这几声巨大的爆炸声一起响起的是西华方向响起的铺天盖地的枪炮声。暂54师那里的战况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变数,但是毕竟关系着下一步战事的进展,让刘家辉还是多少有些牵挂的。

    伴随着几声巨大的爆炸声,西华东西两面的城墙一起飞上了天。每面城墙下边足足垒了一吨多的炸药,无论什么城墙都承受不了。不要说西华的城墙,就是南京那样能开卡车的城墙,也能炸出一个大豁子。

    与西华东西两面城墙一起上天的,还有被梁波最后一次详攻吸引过来的西华日军主力。梁波的虚虚实实战术,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暂54师最后一次详攻将日军在西华城中的主要兵力都吸引到东西两面的城墙上。城的南北两个方向只留下少量的日军。

    即便是这少量的日军也是为了看住那些墙头草的伪军反水,并不是为了作战。隆田武二郎少将这个家伙很是狡猾,知道自己兵力与攻城的中国军队相比,相当的悬殊,火力上也更加无法相比。

    败仗出多了的日军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骄横劲头。就象当初在一号作战发起的时候,就连东京大本营也不知道这次倾尽全力的进攻能否能成功。早在被调集到河南,增援战事再起的平汉线的时候,隆田武二郎少将没有看到此次会战能够成功。

    特别是了解到37师团和110师团的下场之后,隆田武二郎少将更是一点没有信心。他在抵达周口一线,被派出来防守西华策应太康一线的70师团之后,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拼命的加固西华的城防。同时调整了自己的战术。

    在71军新编28师攻城的时候,隆田武二郎少将在城头上只放置了少量日军部队和伪军,主力都躲藏在城墙根他到西华之后,就挖好的防炮洞中。城墙上面和下面有直线电话联系。只要中国军队发起冲锋,主力在迅速的登城。

    在加上71军虽然勇猛,打的也英勇,但是战术却显得略微僵硬。几次的攻击都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让日军摸透了进攻的规律。战术的死板,让新编28师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也只不过拿下了西华的外围阵地和城关。却没有能突破日军的城防工事。

    梁波在率领暂54师赶到西华之后,在与新28师师长交接的时候,从新28师师长的抱怨中,和第一次试探性攻击,炮火准备之后,城头上的日军并没有减弱的火力,就知道日军肯定在城墙下边修建了防炮洞,否则新28师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几乎集中了71军所有的炮兵,却始终没有给日军带来多少伤亡。

    在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之后,梁波便改变战术,将师属炮兵一分为二,一部分平射,对着城墙根的位置上一寸一寸的轰过去。他早就找当地人了解过了,西华的城墙,虽然都是青砖包面,显得厚实。但是只是用青砖包面而已,里面的还是以夯土为主。

    按照他这么的轰法,虽然无法把城墙轰塌,但是可以将日军在城墙根下面挖的防炮洞中赶出来,给地道的挖掘创造必要的条件。梁波用他的炮火加上几乎是不间歇的详攻,让日军几乎没有精力去发现暂54师的地下行动。

    在加上民国二十七年的那场人为的洪水中,西华虽然也跟着遭了殃。但是充满了泥沙的黄河水却干了一件好事。也是在那场滔天的洪水中干的唯一的好事,它将西华的护城河给淤积了。不过几年的时间,西华的护城河除了零星的几条现在已经成了臭水沟子的段落之外,其余早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那场洪水虽然到现在还在给激战中的中日两军带来相当多的麻烦,但是在西华这里,特别是对暂54师的这次攻击来说,确是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件好事。让暂54师不用担心自己挖的地道渗水。

    梁波的这个计划相当的成功,这次的特大爆破不仅将西华的城墙送上了天,还将被他没完没了的详攻和炮击,在整个西华城墙上始终在转圈,一直滞留在城墙上的西华城内的一半日军一起送上了天。伴随着被炸起的城砖和夯土一起落下的还有数不清的,日军的残肢断臂

    等硝烟略微散去之后,展现在暂54师官兵面前是东西两面城墙已经完全倒塌,赤裸裸的暴露在他们面前的西华。

    还没有等炸药掀起的漫天灰尘和飞起的砖头瓦块完全落下,嘹亮的冲锋号便响彻了西华城内外。在早就已经做好准备,找好各自目标的担任主攻的两个团的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同时开火密集的火力掩护之下,攻击部队向已经没有了防护的西华猛扑过去。

    在步兵顺利的攻进城之后,工兵一拥而上,冒着城中日军零星的反击炮火,迅速的在城墙的瓦砾堆中,为炮兵进城开辟一条路线。而迫击炮和高射机枪、重机枪、巴祖卡等一些略微轻便一些的支援武器,则迅速的配合第一攻击梯队进城。以便为下一步的巷战提供火力支援。

    暂54师突破日军城墙防御之后采取东西对进的战术,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投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迅速的向城内猛打猛冲,快速的进行穿插。此时城内的日军却象是仍然没有从剧烈的爆炸中清醒过来一样,并没有采取激烈的抵抗。只是在暂54师的攻击之下,一边胡乱的还击,一边向城中的核心工事拼命的撤退小说

    日军的抵抗虽然不激烈,但是却干了一件让梁波相当愤怒的事情。为了阻止暂54师的攻势,日军一边向后撤退,一边在城内大势的放火,希望能够借助火势阻击日军的追兵。

    接到随同第一梯队进城指挥的副师长的报告,梁波怒火中烧。这些小鬼子还到底是不是军人,总是在失利的时候,拿老百姓当盾牌。什么武士道的决死精神,都是他妈的狗屁。西华县城虽然不大,但是还是有不少老百姓的。这场火真的烧起来,会让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

    在接到报告之后,梁波略微犹豫了一下。趁热打铁的道理谁都明白,如果让日军松下一口气,停下来,损失的是整个战局。稍微松懈一下,暂54师将要多付出不小的代价。但是如果任火势继续发展下去,整个县城将火遭受的灭顶之灾。城内并都是日军,还有更多的是沦陷区的老百姓。

    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犹豫的梁波咬咬牙,命令两个主攻营各留下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随同第一梯队进城的高射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之下继续进攻,其余部队立即停止攻击,就地停下来协助老百姓灭火。

    同时梁波命令还留在城外的部队,除了留下部分兵力在南北两面,阻击日军可能的突围之外,主力全部进城,帮助灭火。

    下完这一系列命令之后,梁波对着身边的一个参谋道:“你马上进城去,告诉各部队,西华城内的日军一个俘虏不留。等战斗结束之后,我不想看见西华城内的日军还有一个是活着。还有那些助纣为虐的伪军排以上军官全部同样处理。”

    这个参谋看了看梁波,略微显得有些犹豫的道:“师座,没有集总的命令这么做好吗?”“有什么不好?这些鬼子既然有胆子这么做,就要有胆子承担这样做带来的所有后果。老子不是慈善家,不养活两条腿的畜生。”梁波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个有些犹豫的作战参谋,语气中不带任何感情的,淡淡的道。

    见到梁波坚持,这个参谋不敢在所什么,转身进城去找几个部队长下命令去了。不留俘虏这种命令在28集团军历来是没有书面命令的,全部是口头传达的。所以不可能通过传达。野战电话虽然已经进城,但是还是口头下达的好。

    虽然在下达这种命令的时候,集团军有专门的密语与各师沟通。但是师以下,却再三要求口头传达,不许留下任何书面文件。毕竟国民政府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整天宣传要仁义待人。

    把重庆那些日军战俘就差没有打个祖宗牌位供起来,整天吃的白胖白胖的,什么也不敢。伙食待遇远远超过浴血奋战的国军。直到最近,特别是缅甸会战以后,日军战俘数量急剧上升,国民政府实在有些养活不起了,伙食水平才略微有些下降。

    再说给上级留下一个屠杀战俘的印象也不好。尽管28集团军屠杀日军战俘的事情在国军高层中已经不是秘密,但毕竟还没有让人抓到什么把柄,还是想的周全一些的好。尽管在步话机大量开始装备之后,指挥部与前沿的沟通已经极为方便。但是刘家辉在下达这种命令的时候还是要求口头传达。

    除了中国自己内部的原因之外,还有那些对小鬼子屠杀中国人熟视无睹,对中国人杀鬼子就整天喊什么人权,什么国际公约的那些所谓友邦人事。刘家辉尽管对这些所谓的友邦,几次做出了冲动的事情,但是还是对着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声誉很看重的。

    他的这种做法就象张恩华私下偷着说的:“既然婊子都当了,还想着立什么牌坊?”当然这种话,他也是只敢私下说说,是绝对不敢当面说出来的。

    28集团军在作战中不留俘虏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大多数都是由集总下达的口头命令。由一个师长下这样的命令还是第一次。

    日军的纵火行为并没有减缓28集团军的攻势,反倒是激起了攻击部队官兵的泼天怒火。各攻击部队除了按照命令,留下相应的部队协助老百姓救火之外,其余全部投入了攻击,紧紧的咬住向核心阵地溃逃的日军不放。

    端坐在西华城内最坚固的一座建筑物中的,负责指挥西华日军各部队的,日军65师团步兵第72旅团旅团长隆田武二郎少将呆呆的面前的地图。当城墙方向响起的那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的时候,从爆炸的声音来看,隆田武二郎少将就知道西华的城防完了。

    从调到13军之后,就一直驻扎在华东那样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向下挖不了几米地下水就咕咚咕咚向上冒的地方。尽管65师团在来河南之前一直驻扎的徐州并不是这样的地方,但他压根就没有想过一直在他印象中战术呆板的中国军队,会通过挖坑道爆破的方式,来攻城。

    虽然他一直没有摸清楚暂54师的主攻方向。暂54师的这几天来的详攻将隆田武二郎少将弄的昏头胀脑,却始终抓不到重点。与中国军队打交道也算是有一段时间了,同样是日本陆军大学高材生的隆田武二郎少将,还是第一次见到有那一支部队攻城的时候,象眼这支中国军队一样,尽玩虚的。枪手和卡宾枪手打成了马蜂窝。

    战至中午,西华城内除了还有零星残余日军在抵抗之外,大股日军已经全军覆灭。尽管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但是梁波还是在草草打扫完战场之后,带领部队在黄昏之前,完成转向。全师向杞县方向进行穿插前进。

    为了在规定时间赶到刘家辉指定的战场,梁波命令部队除了携带五天的干粮和弹药之外,全师抛弃掉所有辎重,轻装前进,按照刘家辉指定的行军路线,向杞县方向穿插。

    在抵达途经太康一线的时候,梁波将自己部队所有汽车,包括自己的吉普车全部抛下。从张恩华那里接过张恩华按照刘家辉的命令,给他腾出的二百匹驮马。将两个炮兵营的24门山炮拆卸开,由卡车牵引该为马匹驮运。

    他的这次穿插,有相当一部分路线要经过黄泛区。那里汽车只要开进去就基本上没有能驶出去的可能。所以他将所有的武器能拆卸开的全部拆卸开,上马背。

    加上原有的驮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各种弹药的马匹。还有刘家辉在暂54师攻击西华的时候,想尽办法筹集收购的几十匹的身高体壮的骡子,暂54师的骡马数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暂54师行军的时候,人虽然鸦雀无声,但是骡马的嘶叫却伴随了整个行军过程,热闹的紧。

    先于暂54师出发的预备90师在暂54师抵达太康一线的时候,便已经赶到了指定地点。在预备90师抵达预定地点之后,高海宽三次发电请示刘家辉,希望刘家辉能亲临一线指挥。

    高海宽在预备90师已经抵达,暂54师即将抵达之后,心里相当的紧张。他虽然不乏多次同时指挥几个师的部队独挡一面作战,但是还是第一次一起指挥五个师的兵力。

    在算上加强的,此时正陆续向通口一线陆续赶过来的集总重炮团的两个日式150毫米榴弹炮营,暂16军直属炮兵团,105毫米榴弹炮兵营,高海宽这次指挥的部队,占据了28集团军总兵力的百分之七十,直属大口径火炮的百分之六十。

    第一次指挥这么多部队的高海宽心里实在有些不塌实,要知道这里面28集团军的老底子都在这里。心里有些紧张的高海宽三次打电报请刘家辉亲临一线指挥,或是调许参谋长前来指挥。将郑州的防务移交给关健负责。

    接到高海宽的电报,刘家辉也有些犹豫。通许一线战事的重要性他很清楚。他将28集团军所有能抽调出来的兵力都调到通许那里,郑州现在还在唱着空城计。

    将这么多的部队移交给高海宽,刘家辉是将自己的本钱几乎全部移交了出去。高海宽虽然不缺乏独挡一面的经验,但是指挥如此规模的集团作战还是第一次。

    但是刘家辉转念一想,高海宽已经在通许一线与日军两个师团激战了数日,对那里的情况要比自己了解的多。虽然高海宽将每天的战况动会向刘家辉做如实的汇报,但是电报只是电报,与亲临其境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刘家辉现在已经知道,日军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就在通许一线亲自指挥。以内山英太郎中将与28集团军多次交手的经历来看,这个家伙摆出一付刺猬战术,说明他对28集团军战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使用的两个师团紧紧抱在一起,绝对不留下一丝空隙,让高海宽没有空子可钻的战术,让28集团军惯用的穿插分割战术失去用武之地。这说明自己这个对手在屡次吃了大亏之后,已经对自己作过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在缅甸使用过的战术。

    这里是豫东平原,虽然在地形上与缅甸相差甚远。但是同样来说,在这里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可供28集团军实行穿插,进行分割的缝隙也极少。在日军对自己惯用战术已经被自己对手了解的相对透彻的情况之下,还是给内山英太郎换一个对手比较好。

    许洪亮的水平和能力都有。但是更多的运筹军机的许洪亮的独挡一面机会并没有比高海宽多到那里去。许洪亮更擅长的是运筹帷幄,临场指挥并不一定要好于高海宽。

    有过数次独挡一面的经历的高海宽,现在指挥水平日益进步。其大兵团协同作战的能力,在28集团军中可以说首屈一指。

    最关键的是按照内山英太郎的这个部署即便是自己过去,恐怕也不会打的比高海宽更好。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已经熟悉了战场情况的高海宽继续指挥下去。

    尽管在心中已经确定通许一线的战斗还是由高海宽指挥,自己只把握大的方面,但是心中仍然多少有些犹豫的刘家辉还是与许洪亮进行了沟通。许洪亮在回电中,对于通许一线指挥权的问题,态度很明确,中心只有八个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许洪亮的想法与刘家辉不谋而合,他同样认为在28集团军三大巨头之中,对通许一线最了解的只有高海宽,与其刘家辉和自己赶到通许一线之后,还需要熟悉战场情况,不如还是由高海宽指挥。而且高海宽在缅甸会战中已经显示了他具备这个素质。所以许洪亮在接到刘家辉的征求意见的电报之后,没有多少犹豫,便给刘家辉回了电。

    许洪亮的这几个字让刘家辉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刘家辉给高海宽的回电仍然和在缅甸会战时候的那封最终确立了高海宽在28集团军中地位的电报相同,几乎一字不差的回电:“我相信我的部下,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决心完成集总交给的作战任务。”

    只是在结尾多了两行字。一是,刘家辉告诉高海宽他会与军委会协调,尽可能的多为高海宽争取空中支援。二就是刘家辉在电报上告诉高海宽要多在战术上进行调整,尤其要注意暂54师的迂回穿插。只要暂54师拿下杞县,这场战役就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希望能取得胜利。

    高海宽接到刘家辉的电报心里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为刘家辉的信任和器重而激动,还是为了自己所要面对的重担而感觉到如履博冰。

    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是单纯的一种感觉,也许两种感觉都有。指挥占全集团军百分七十的兵力,百分之六十的大口径火炮。对于高海宽来说的,就象刘家辉平日里常说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多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责任。

    高海宽接到刘家辉关于通许一线指挥权的电报之后,心中并没有感觉到轻松,更没有感觉到光荣。而是感觉到极大的压力。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刘家辉提醒的高海宽一定要注意暂54师的迂回行动,高海宽早在接到刘家辉为他调兵的电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暂54师迂回的重要性。高海宽在刘家辉还没有对他的请示电报回电之前,便将赶到之后,还没有来得及稍做休息的预备90师直接投战斗,吸引日军的所有目光,以为暂54师的迂回创造有利战机。

    在接到刘家辉的回电之后,高海宽迅速的调整部署,不待暂54师开始抵达,便以202师全部的三个团,集中所有兵力,再一次强行向日军两个师团结合部发起强攻。其余三个师全线出击。暂54师的迂回成功与否是关键,但不是全部。在暂54师抢占杞县之前,仗还是要打的。

    不过感觉到巨大压力的不仅仅是高海宽一个人。在接到刘家辉关于通许一线指挥权的复电之后,高海宽并没有等待配属的重炮部队全部抵达,便展开了新的攻势。随着预备90师的抵达,本身就已经感觉到相当吃力的内山英太郎立即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大增。

    更让内山英太郎中将头疼是弹药的损耗。在与高海宽指挥的三个师的对攻中,通许一线日军两个师团的弹药消耗极大。仅仅三天的时间之内就打掉了携行弹药基数的一半。

    轻武器弹药还勉强可以支撑,但是与高海宽指挥的三个师的中国军队进行几场炮战的炮兵,虽然占了一点点便宜,但是炮战也快速的消耗着日军的炮弹储备,打到这个时候炮弹却着实不多了。

    在美军密集的轰炸封锁之下,日军所需要弹药物资,特别是内山英太郎此时急需补充的炮弹,却迟迟运不上来。大部分物资在运输途中就被炸毁。少量抵达的物资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与消耗量根本成不了正比。

    短短的几天战斗中,内山英太郎已经几次的萌生的退意。眼前的中国军队弹药物资充足,攻击力极为强悍。装备有大量的自动火器,炮兵的数量和质量也并不逊色于自己。

    双方在这场硬对硬的消耗战中,日军不仅仅没有占据到一丝一毫的便宜,本身还付出了比对手还大的伤亡。对手娴熟的战术配合,合理的火力配置,让两个日军师团每打退一次中国军队的进攻,都要付出远大于对手的伤亡。

    不过三四天的激战下来,战斗力最强悍的22师团便伤亡了一个半联队,另外一个师团也伤近两个大队的兵力。再这么打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通许一线的两个日军师团的战斗力,就会象急剧消耗的弹药储备一样,会被消耗的干净。

    此次出击携带来的药品,也随着伤员数量的快速上升,而消耗干净。战斗仅仅打了三四天,在后勤物资无法运抵的情况之下,药品早已经消耗余烬。后被抬下来的伤员,只能用旧绷带草草的包扎之后,扔在那里。

    更雪上加霜的是,一个野战医院,突然遭遇到中国军队覆盖性的炮击。里面的伤员和正在做手术的医生基本无一幸存。习惯了屠杀别国伤兵的日军,却无法接受一顿打偏了的炮弹将自己的野战医院报销。

    在发起报复性的反击被击退,除了再一次给发起攻击的日军部队增添了大量的伤员,和在中国军队阵地面前为数不少的尸体之后,日军的士气就象已经消耗干了的药品,和即将消耗干净的炮弹一样,快速的下滑着。

    按照这个伤亡数字,还没有等两个师团抵达平汉线,恐怕就会被打光。对于内山英太郎中将来说,最让他恐怖的不仅仅是每天统计上来的伤亡数字,这些基层的官兵对他这些高级军官来说,只是一个消耗品而已。

    那些伤兵的死活,他虽然闹心,但是却也不太忧虑。关键是眼前这支中国军队的凶名,却让他一提起来心里发慌。内山英太郎在湘北、江西、湖北与28集团军多次交手的经历,让他对这支凶名在外的支那军实在有顾忌,实际上更是无法说明的胆怯

    内山英太郎曾经几次想要向岗村宁次大将提出将通许一线的两个师团后撤至民权或是北撤开封,但是对于自己这个老上级脾气相当了解的内山英太郎中将,却始终鼓不起这个勇气,犹豫再三只能硬着头皮在硬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够撑到什么时候。

    此时欲战没有物资,更没有勇气。欲退没有命令,内山英太郎中将现在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了。几乎每一个小时对他来说,都象一年一样漫长。(,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