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标准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人们到达,特别是受过德国专业训练的技术工人的到达,一定程度上面,对包头是一个冲击,这些人住到了包头,在刘澍安排的房间之中住着,相对比较集中,也没有去包头的闹市区,只是在靠近未来工业园的这一边。

    这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很是引起了一阵的轰动,包头是一个鼻塞的边塞城市,也不时的有洋行的买办前来,偶尔也有外国人前来,可是这么多,这么集中的,还是第一次。

    时间长了,包头人也就散去了兴趣,无所谓了,外国人是来工作的,也就是一个鼻子两个眼,这些工人,在德国,甚至是在远洋客船之上,都已经接受了初步的培训,不能说是中文入流吧,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杨元钊精挑细选出来的,一部分熟练的工人,还有一部分的青工,也加入进来,整个肥皂厂的人员达到了500人的,看起来很不协调,相互之间的磨合,还远没有到完善的程度,却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个年产3000吨肥皂厂的运行,总产量可以达到2500吨左右,在相互熟悉了之后,还有继续提升的可能性,这个基本上,足够想歪发售的了。

    第二天起,工人们就投入到了工厂的建设之中了,厂房好了,机器也到位了,跟一个完整的工厂,开始生产,完全是两码事,需要调整和调试的机器很多的。

    法里克被临时任命为工厂的负责人,他会跟约克,杰里。还有其他的一些技师们,调整整个工厂的布局。设计出合适生产计划,各种原材料。就交给了杨元钊了,大量的食盐,水,还有动物性油脂,都开始堆放在了仓库之中,这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电力的保证。

    电解食盐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电,这个世界上面,电是方兴未艾的,基于电力的革命,刚刚拥有了一个苗头,电解只是最基础的,电为动力的电动机没有大幅度发展之上,很多机器还有家庭用品还没有出现,这个电解。只要保证电力就好了。

    从包头拉一根线,在这个时代,当然是不可以的,为此。杨元钊专门为工业区弄了一个发电机,5台800千瓦发电机,并联到一起。构成了日发电能力在4000度左右的小型发电厂,不但可以保证电解池正常运行。也可以为工业园提供一路照明线路,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电力到位了。原材料也到位了,在熟练工人的操纵之下,这些放了好几个月的机器,终于在异国他乡,重新的运转起来,化工厂特有的异味,开始在这个厂房之中汇聚,可在德国工人那里,却是熟悉而兴奋的味道,他们终于有了工作了小】

    【说】

    看起来平顺工作,却在开始之后,显的磕磕绊绊的,一个上午,最少整个生产线停下来了数十次,至于临时停下来的机器,那就更多了。

    之所以停这么多次,不是因为不熟练,140个德国工人之中,其中八成以上是来自化工厂,其中作流程,在李明生的大力推动之下,严格的执行了起来,最终,在经过了短暂的波折之后,就迸发出了极高效果,良品率在一周之内,提升了12%,产量也随之增加,差不多增加了15%,从每天稳定的7200桶,一举增加到了9100桶,几乎达到了水泥厂所能够生产的极限,平均每一个煅烧炉的产量超过3000,这是一个几乎灭有多少失败产量。仅此一项,整个水泥生产的成本,最少降低了两成以上,这也代表着效益有着巨大的提升

    李明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效果,开始认识到,有时候,严苛的制度,不一定是不近人情,打个比方来说,就比如水泥炉的清理,看起来不起眼,有时候,可能两三遍的就可以清理完毕,最少表面上,是看不到炉渣的,可是德国方面是规定的5次,刚刚开始改动的时候,负责这个工作的,有些叫苦不迭的,明明两遍就可以完成事情,为什么要五遍,这不是折腾么,可是作为管理者的李明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却从的实际的效果之中看出来好处,以前水泥炼制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在不复存在了,负责观测水泥炉的,可以更加的清晰,以前造成影响和困扰的,也不会出现,现在李明生的弟子之中,最熟练的,差不多能够做到9成,但是这样的改进之后,可以做到九成五,还有就是炉内的情况,可以得到更加方便的控制林林总总的几项加在一起,水泥厂的效率显著的提升了。

    李明生这才知道,自以为在水泥这个行业之中,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水泥的各个领域都非常了解,但是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还是门外汉,这些懂得不懂的,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点点的差别的,现在是更改的时候了。

    也就从火碱工厂开始,标准化和体系化,似乎扎根在了包头的工业之中,首先是水泥厂,然后,就连砖厂和面粉厂,也进行了这个标准化和体系化的改革,虽然只是作坊一级的,但是方方面面都非常的严格,这或多或少的都提升了包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面,为包头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肥皂厂已经完成了试生产的过程,目前正在紧张的调试之中首批的完成的肥皂,已经通过杨家和尉家渠道流入市场了,质量不错,且价格低廉,只有洋妮子三分之二价格包洁肥皂,一下子占据了山西蒙古,河南陕西的一部分市场,几乎是供不应求,良好的现金回馈,还有水泥,砖头,面粉肥皂,包头的产品开始丰富了起来,也引来了部分的头脑灵活的商人,他们开始试水走包头这边的商路,一些到包头这边卖皮货或者其他产品的商人,开始试探着,把一部分包头商品带回去,这样包头的商品,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始越来越远了起来,形成的口碑也在民众之中漫延开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