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六十章 思维变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针对的纺织厂女工的培训,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12个女工们,在熟练纺织工的帮助下,对于每一步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除了摆红缨提出的思索,其他数量工人,或多或少的都提出了一点改进意见,有的被接受了,有被认定为没有意义,纺织机也好,织布机也好,每天都在向越来越好变化。

    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进行了超过50次的修改,最终,一个成熟的包头三号纺织机和织布机,出现在了仓库之中,大致的构件,已经确认了,两天的时间之中,杨元钊还有众多工人的日夜赶工之中,又是200台机器被组装完毕,安装出来的机器没有地方安放,实验室那边,5个大房间已经是一个极限了,剩下,已经安排给了不同的类别的实验室了。

    哈比从美国发回来的电报之中,详细记录了200多个学者还有200多个技工的大致专业,杨元钊也根据这个,划分出了12个专业,作为未来包头这边技术腾飞的基础。

    其实应该是13个专业的,只不过农业实验室自成体系,本身就依靠着温室大棚,前段时间,水泥和砖头盖房子的时候,杨悦也顺便的起了一个不小三层小楼,接近400平方的一层面积,大半用来盖房子,三层下来,接近700个平方,用来安放他的农业实验室,还有从美国过来的同学,是足够了,各种的设备,也已经基本到位了,只剩下从美国带来的部分设备而来,有了人员,有了设备,这个研究所。是跟这边联系最少的。

    剩下的12个专业,分别是重化工,轻化工,材料学,物理,化学,电力。电磁,钢铁制造,机器加工,起重机,蒸汽机,内燃机等实验室。其中4个,由杨元钊亲自领到,包括了材料学,起重机,蒸汽机和内燃机,这些都是靠近,或者是只有杨元钊能够指导的专业。

    材料学不用说了。过去几个月时间之中,特别是一体机升级之后的两个多月,每天,都会有1万种不同的材料,通过一体机生产出来,这个材料的样本,分析结果,和应用前景。暂时都被他保存起来,作为未来材料学的研究方向,他不太懂得材料学,却会从美国到来的人员之中,挑选两个分析和总结方面的人才,进行不同的比对。

    材料的海洋,简直是无穷无尽。任何一个材料,哪怕分秒的不同,都会引发材料合金的巨大变化的,借助着穷举法。或许能够发现,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可是更多的,则会收获失败,这也是快2个月的时间之中,60万种不同类别的合金,勉强有几种可以称之为不错的,但是更多的,则是垃圾,一点研究价值都没有。

    这才多少种金属组合,就变成这样,杨元钊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建设这么一个材料学的实验室,借助着科学统计的方法,争取找到材料添加方面的一些秘密,这样的话,60万种材料,才有它存在的意义。

    除了材料学,起重机,是这个时代没有人在意的,哪怕是港口用巨型起重机和工厂的天车,也是一段时间之后,在电力的推动之下,才会发展起来的,现在包头,天车和塔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顺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无非是力学和能量的一些应用

    至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身自清华大学机械系,专攻发动机,并且在中国第一车队之中,坐上发动机工程师这个位置,杨元钊自信,在这个时代,就发动机的技术上面,能够跟他比美,少之又少,在眼光上面,能够跟他相比的,就一个都没有,虽然从美国方面,招募的有类似专业的工程师,杨元钊只准备把他们作为助手,统筹全局的还是他。

    别的实验室,暂时不能动,那些科学家,好不容易招来了,设备也都到齐了,只要他们来到包头,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对得起他所给出的高额工资,杨元钊考虑了家作为担保,仅有的那些顾虑也都消除了,纷纷报名,依靠着这个,包垦公司招收了1200人。

    1200人,加上之前的2200人,人员还是不够,加起来只有3400人,跟之前预计的一期投产的4500人到5000人的数字,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一期目标都填不满的。

    好在,还有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就是很简单的,在已经建成投产的厂子里面宣传,说白了,就是让现有的职工现身说法,现在,从工程公司,到农场,再到砖瓦厂,面粉厂,水泥厂,已经投产的工厂之中,员工超过了万人,他们都是遍布在包头的各地,这些人少则拿到了一两个月的工资,多则拿到了三四个月的工资,他们对于公司,首先是信任的,他们可以介绍,推荐工人,每成功一个,会得到12元的介绍费,这也是额外的,由各个公司负担,招募来的工人,也同样给12元。

    包头兴建的工厂之中,多的,就是钱虎的工厂,快上万人了,以他的收益,这笔钱拿出来不容易,杨元钊知道之后,为了支持刘澍,也为了支持钱虎,这笔钱他出了,至于其他的工厂,面粉厂也罢,砖厂也好,还有水泥厂,这笔钱,都轻松的拿得出。

    实打实的奖励,还是双方面的,一下子,众多工人积极性大涨,家里有老婆的,大多数推荐老婆来,有女儿的让女儿来,七大姑子八大姨的,短短3天,就凑够了2000多人,如果不是刘澍立刻截止,恐怕还会有三四千人涌过来。

    暂时够了,后来来的,也没有拒绝,先放在一边等级,这个工厂不只是只有一期工程,12万锭的棉锭,一期只是三分之一左右,接下来的人员需要,最少是8000人左右,甚至当一期投产之后,效益更好的话,这个棉纺厂会在这个基础上扩建。

    未雨绸缪,刘澍把这些人先登记一下,未来,等机器到位了,这些人员就必须要再招募回来了,可是目前,暂时没有位置了,好言相劝的劝说她们离去,甚至还给了礼物的。

    来晚的略显失望的,好在登记了基本信息之后,路远的,都会安排车辆送回去,路近的,也会送上一点小礼物,比如的一斤白面,或者其他物品,都是价值在0.5银元之内,价值不高却实用的东西,这些人也都满意而归了小】

    【说】

    不停增长的工人数量,包头有些紧张的住房,再一次困难了起来,进入到10月之后,伴随着地表温度的逐步下降,兴建住房不是不可以,会付出质量为代价,连速度都会减弱很多,可是还是要建,而且是大建。

    女工的宿舍区域进一步的扩大,以两个环形围墙为中心,再次扩大了一圈,在这里,开始了紧张的房屋兴建,可是短时间,最少在一个月之内,这些房子是没办法住人的,安全性也不好,好在,大部分招募的女工,都是包头附近的,在没有真正上工的情况下,她们采用走训的模式,每天6到7个小时,上机实操的时间,两天才有一次,更多的是集中训练多名新招募的工人,这些,还停留在农民程度的工人,首先接受的,是跟男工一样的队列训练和军训,半年的时间,包头已经总结出来培训的方法,以团队为单位,队列训练和集体生活。

    房间不足,集体训练暂时是没办法了,可是简单的整训,还有内务方面,还是一个不少的进行,训练期间,可以发给一半的工资,切上班时间为早晨9点到下午5点,这个期间都是白天,需要送回的女工,也可以通过马车送回去,严密的防护,加上包头周边的女工,甚至部分,都是原有工人的家属,并没有如同之前的2200名外地的女工那样,引发众多的麻烦。

    女工们步入了正规,简单的训练之后,就开始上机,磕磕绊绊之下,总算是慢慢的平稳,包头就如同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始快步的向前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