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特拉斯到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方,一条银灰色的线,出现在眼前,这是正在施工之中的公路,周围的挤满了施工的人员,他们少部分是公路公司的职员,使用着各种的筑路器材,在紧张的施工着,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挑选剩下的佃户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也就是一些挖土,挖沟之类的体力活的,这一条公路,是样板公路,杨元钊最终决定,在路两边安放栅栏,然后在特定的路口,会有向下的通道,可以通过通道,穿行公路,一般而言,是不能穿行。

    包头这边,地广人稀,却不是彻底的没人的,不少地方,人迹还相对比较稠密,一条路传过去,多多少少会有影响,可为了安全和速度,最终,还是这样的来做了,封闭的道路跟开放的道路,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完全是两码事。

    权衡了半天之下,杨元钊最终决定还是封闭道路的,这样也为了增加一些机会,一体机出来的固定粗铁丝网,也需要人一个个固定到了土地之中,这样的活,哪怕到了后世,也不能够依靠机器,只能够使用人工,这多多少少缓解了以工代赈的人工数量问题,只是300多公里的道路,最少能够用上几千人。

    杨元钊快速的向着绥远方向去的时候,在包头到太原的另外一段,蜿蜒的马车,一眼看不到尽头,四大家,包括后来加入几家晋商,在年底的时候,商队基本上不活动的。

    这可不同于后世,物质极大丰富。到了年关,都会购买大量的东西。大户人家的年节用品,是在一个月之前就准备的。庄户人家,或者贫穷的百姓,他们虽然过年会把好容易积攒下来的钱,购买一些年节的物品,可是贫苦农民,生存下去已经是不易了,好一点光景的,给子女撕上几尺布,差一点的。干脆就做一顿好的过年,故而对于商队而,年节是最闲的时间,进入到11月份的北国,也同样如此,不是全部停止,可大部分已经回来了

    大量的闲散商队,被各家拉过来,调运这些机器设备。一次来往的费用不算太高,跟走商比起来,少了不少,却胜在持续。来回一周的时间,一个月可以来回四次,平均每一趟。除去费用可以赚7元左右,积少成多之下。也是一笔很客观的收益,再说了。只要一辆车,一个马车师傅,至于护卫,另外有人专门负责的,这就是一笔比较持续的收入。

    200个左右的外国人,要么是技工,要么是工程师,或者大学讲师,哪怕是过得不怎么如意,预付的工资,也足以让他们衣冠楚楚的,这样行头,无论是在邮轮之上,还是在上海,在火车之上,都显得那么的得体,可是在这个充满了自然气息的荒原之上,却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满天的黄沙吹过,整个人都变得灰头土脸的。

    美国是一个自由的民族,本身移民国度,国民们还没有形成那种统一的感情,太原,荒凉的大地,让之前充满希望的众人,心中一凉,他们也知道,一起的马车之中,还有一堆堆的密封的东西,哈比本身没有多少的注意,不过这一批的马车数量太多了,借着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专门的去看一看,在严密的包裹之上,看到了一些德文,很显然,这是在德国订购的,随便一看,他笑了,真的是好巧,他看到的这个包裹,不是别的,正是在柏林理工大学之中订购的高压密闭容器,柏林理工大学可怕的研究能力,哈伯对于高压密闭容器的了解,加上德国强悍的工业加工能力,让这个密闭容器,按照设计的标准,完成的非常的好。

    现在,已经彻底完成了10套,随着船和铁路,运到了包头,德国方面,已经提前考虑到密闭容器太过庞大,采用的是组合式的,这样,密闭容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不能达到较高的程度,却方便了运输,或许这是人性化的考虑,或许是德国方面,留了一手,让更高的科技,不至于暴露

    遍布黄沙高原,越来越荒凉,美国的工人,从美国这个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爱而来,美国也有不少的荒凉地方,甚至是西部,和北部,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开发,还是原生态的结构,可是在哪里,可是没有工业的,交通和资源,是一个工业开发的基础,有这个,未必一定是发达,可是没有这个,那是一定都没有的。

    忐忑心情,在连续赶路之中,被艰苦的环境给揉一丝不剩了,这个道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马车不停的开行着,晃悠悠的一天下来,骨头都要散架了,到了地方,夜幕早已经降临下来了,到头就睡,一觉到天亮,他们甚至不知道到的是什么地方。

    摇晃之中,第三天的行程开始了,不同于前面两天,周围一片旷野,什么都没有,今天,居然多了不少的风景。

    从绥远出来的官道,几乎就是靠着的新修的水泥路的,距离官道也就是百十米,现在的水泥路,已经开始部分铺设水泥了,这种跟荒凉的原野风光截然不同的景象,立马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一些建筑方面的工程师,甚至恨不得下车亲自的观察。

    14米宽的水泥路啊,看水泥的厚度,还真的不少,这样的路,在欧洲也可以称之为主干道,在中国西北这么一个贫瘠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一个水泥路的工程,一眼看不到尽头,最少也有几十公里,看来,包头未必如同他们想的这么的贫瘠。

    哈比也看到了那些水泥路,他不同于这些惊叹的人,他跟杨元钊通过讯息,是知道这一条水泥路的,这是包头交通改变的开始,也是他深以为然的

    远处,传来了一阵阵的轰鸣声,哈比抬起头看,看到了一队奇怪的机动车,正在向这里快速的过来,底盘他熟悉,就是拖拉机,在太原出发的时候,他曾经借助着信使跟杨元钊联系过,会派人前来迎接的,不会就是这个吧,看起来不大的车辆,能装下这么多人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