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九十九章 织布入农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元钊想了半天,还是决定,要扩大这个生产,纺纱织布是必须要上的,有条件要上,没条件的话,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不,就把八大晋商,又找来了。

    棉纺织厂,几乎都在晋商们的眼皮地下,见过其他的地方的纺织厂的兴建速度,再看看包头的棉纺织厂,这些晋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杨元钊有些激进,花的钱也多了点,可是整个棉纺织厂的大头是杨元钊出,机器也是他来弄,他们只是负责原料就好了,对比不到三个月,就进入到试生产状态,再比照一下状元张謇,花费了两年建立起来的棉纱厂,第一年还断断续续的生产,心中的优越感,简直是要喷薄而出的,棉纺织厂就是来钱快啊。

    棉纺织业,跟其他的产业,有一个非常的大不同,只要是纺纱进入到了正规的时候,当棉布,甚至是说棉纱都完成了之后,就可以卖钱了,无论是江浙一带,还是在东北,甚至是在京津一代,购买机制棉纱的,都不少,只要路子足够广,随便可以卖掉的,晋商是什么,虽然已票号为主,可是走商和坐商,网络也非常密集,别说现在只是试生产,就算是大规模的生产,也卖得掉,中国人对于棉纱,对于棉布的需求,几乎是永无止境的。

    如果换成之前,这一点,杨元钊一点都不在意,不管是纺纱,还是织布,都是一种产品,只要有市场就好了,在织布没有解决。工人数量不足的时候,出售棉纱是必然的选择。可是现在,这个问题这必须解决。在工业任务之上,需要达到5000万的利润,而初级工业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30%,棉纱是初级产品,可是棉布,则是高于初级产品的产品,可以在利润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八大晋商很快就来了。虽然他们都没有在包头,现在包头的交通方便了,最少包头到绥远是贯通的,这等于比以前好走了许多,快马加鞭的通讯,又是及很郑重的会议,他们很快就来了,对于现在的情况,都非常的满意。只是以为杨元钊找到他们通告棉纺织厂进展的情况的,却没有想到,杨元钊找到他们,是为了另外的事情。

    在晋商和股东们都到齐了之后。杨元钊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找大家来的意思,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把产品找到一个销路,顺便。也在更大的范围之中的,培养我们的工人。”

    “培养工人。我们棉纺织厂,不是有几千名工人么的!”一个晋商非常的奇怪,差异的说道。

    杨元钊知道他,他是渠家的家主,也是所有家主之中,比较支持棉纺织厂的,他最少有7个子侄,都在棉纺织的筹备中心,而且工作都比较的上心,渐渐的成为了刘澍的得力助手,杨元钊就听过刘澍赞叹过不少次了。

    杨元钊平静的说道:“估计大家都有子侄在棉纺织厂,棉纺织厂的情况,大家也知道,棉子,电线开关的安装,线圈的缠绕,等等的,当然了,农业之中最多,特别是养殖业,放出一部分良种,交给农民喂养,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利润,回收这些动物小】

    【说】

    “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终于好半天之后,才有人直接的问出来了。。

    “棉纺厂会派出一批货,可以给机器,给原材料,加工一个给工钱,工厂会对材料进行检验,达到标准的,就回收,不够标准的就不要,这又什么好麻烦的。”

    包头没有这个纺织的基础,这不怕,他可以培育,那些纺织机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装,他拥有整个中国,各种类型的家用纺织机械,未来,甚至,还会对这些机械,进行电气化的改造,这种情况之下,需要的,只是一批工人而言。

    想来,现在的包头,工人的数量激增,特别是地主都把低交给了包垦公司的情况之下,大部分的佃户事业,用以工代赈吧他们集中起来,未来一大批的工厂,会招收他们,大部分的妇女,她们就没有工作了。

    虽然,包头给男人们的工资开的很高,哪怕什么都不懂的,需要从头培养起,工资的标准,最起码也是12元起,12元的银元,在这个时代相当于什么,相当于5尺布,相当于大半袋子的面粉,还有不少的米,12元,如果省点用的话,相当于一家几口人生活花销,女人,不出来干活都没问题。

    可是纺纱,织布,天然是适合妇女们生产的工作,提供机器和原料,甚至是回收布匹,她们应该是会重视起来的,甚至是积极参与的。

    中国人,特别是这些普通的乡村农民,他们苦日子过惯了,谁都不会觉得,多挣了,就浪费了,有机会赚钱,补贴家用的话的,一定会参与到其中的。

    现在,杨元钊的手中,银钱不缺,缺的正是人,几万个工人组织到一起,进行织布培训,这太浪费了,不但不会起到作用,反而会因为人员太多,时间太紧,培养不出来几个成功的,之前的2个月,纺纱的培训,已经可以上工了,可是织布,却只能是勉强,成功率和效率都不高。

    与其这样,反倒不如自动的激发能动性,当这些工人,借助着这些织布机器,熟悉了工业生产的情况之下,顺势就为纺纱织布,提供良好的人手来源,要知道,棉纺织厂,未来一期二期,甚至是三期的目标,是要把这个棉纺织厂,建设成为拥有棉锭超过百万的特大型企业,这种企业,需要的工人,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远不是现在的几千人能够满足的。

    现场的商人们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新颖,可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仔细的想想之后,还是觉得,有成功的可能性,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了,其中,乔家的家主,主动的问道:“这个,要谁来投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