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经营城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元钊接到这个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处理,要知道,目前支撑西北,就是全国的销售,虽然西北本地的市场更大,可是北洋和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分别占据了西北工业总值销售量的17.4%和21.6%,几乎占据了西北对外销售的半壁江山,短短的3天的摩擦,最少让西北损失了600万。○

    对于这些普通的富商和工厂主,杨元钊并不在意,现在的西北,根基已成,需要的不是这些锦上添花的小工厂,西北的大幅度提升无不来源于国际贸易和重工业的投资和发展,一连串的重锤下去,整个西北的经济翻上几倍,这完全没问题,一些产能落后,多是依托密集的劳动力而获利的工厂,在庞大的基数面前,有些不起眼。

    距离一战的爆发,可能不足两年的时间了,甚至因为西北扇动的蝴蝶,一战随时都有可能提前爆发,2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必须要考虑到北洋和革命党,不能够让他们乱起来,到时候西北虽然不怕,却可能会错过机会,现在还不是统一整个中国,收回其他地区的好机会,2年最多两年,到时候,就可以在西北的主导之下,废除一系列的不平等,真正的站起来。

    人家来了,总不能赶人走吧,这对于西北而言,多多少少,是一件难以决断的事情,口碑还是要的,想了半天之后,杨元钊决定进一步的推行之前的建设计划的。之前就有计划,在铁路沿线建城。只不过因为忙于西北和铁路网的建设,没有付诸行动而已。现在,顺着这个,在中国各地,首先批准了30座小城市,他们都是在铁路网的节点之上的,以城市推动发展。

    对于北洋和革命党,也是固定的缴纳每年租金,作为西北运营城市权利,这一点。北洋和革命党都喜欢,北方17座,南方13座,每年每座城市的税金高达370万,也就是说,只是这个收入,就抵得上北洋的收入的1.25倍和革命党87%了,其他的,多多少少都能够收点。到时候,管他富商跑了,还是在城市之内,只要能够收钱就好了。

    经营城市的理念。这个时代,在国外都是刚刚提出,没有一个完整的理念。可是在西北,杨元钊很自然的就做到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经营。不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而是各自的特点,国情如此,30个城市都是工业城市,每个都不大,2530平方公里左右,一般可以容纳10万20万之间,可是经营好了,每年的收益,可能是370万的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西北的诸多城市就是如此,商业发达,工业繁盛,甚至连房地产,也都开始旺盛了起来,城市不单单是把一群人集中到城市之中,就可以形成的,他需要给每一个人工作,每一个工人和市民都是整个城市链条上面的一部分,共同的推动城市的向更高更强来发展,这才是真

    大风小说,或者是矿产,或者是资源,或者是河港,西北的建设兵团,就地的招募人员,最少组建了35个大型建设兵团,招募了超过150万的工人,在西北派出大量的机械和驾驶员,整合到一起,30个新城的建设,几乎同时开启。

    西北的举动,让全国看到了西北的强大实力,30个新城,哪怕一个投资2000万,就是6亿,还有三纵三横的铁路,长江大桥,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真金白银的投资,差不多就是10亿,这对于整个产业链各方面的刺激都是巨大的。

    轰轰烈烈的大计划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任何宣传,只是西北在推动,一个被杨元钊所重视,更大规模的产业,也开始出现了一个雏形。

    造船业,因为布鲁西诺夫的突然转移,让杨元钊的眼光关注与北方的战局,现在仗打完了,西北也胜利了,他就有功夫把心思放在了这里,通过了几次筛选,尽可能找出来的人员差不多4万多人,这一批人,统一的进入到了西北造船厂,目前西北造船厂还没有选址,但是的初期的培训和学习,已经开始进行了起来。

    工人,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只是一个必备的基础,造船业,绝对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不同于铁路,你可以几万人一起上,这里设计人员和闪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东西,目前的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最初级的工人,挑选出一部分合格的工人,直接派往上海,也算是补充上海的不足,让江南造船厂可以满负荷的生产,完成已经定下来的订单,西北在控制了江南造船厂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做一些调整,要确立未来的主攻方向

    如果说在几十年前,中法战争之前,最强的船厂是马尾船厂,可以兴建3000吨以上的铁甲舰,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比较强悍的,可是中法战争之后,马尾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人员损失和机械损失之后,北洋就开始在上海布局,建立江南造船厂,这也成为了旧中国,唯一能够值得称道的地方,真正的工业大生产。

    不过这么多年了,江南造船厂还是停留在普通的民用船舶的标准之上,军用舰队,因为各方面的技术不过关,而没有生产过,其实在民国时期,中国的造船业水准,还算可以,不然在一战时期,不会也兴建了2个万吨级别的巨轮。

    之前聂云台计划之中,得到西北银行的贷款之后,兴建一批5000吨船坞,争取上50006000吨级远洋货轮,显然船坞已经在德国定制了一部分,未来会通过一体机复制一部分,硬件和机器解决了,软件的问题就要看之后杨元钊的努力了。

    一定程度上面,杨元钊对于造船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只不过包头没有出海口,所以这个想法,也只是压在心底而言,现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出江南造船厂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