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式装甲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1912年9月27日,上海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天还没有彻底的放晴,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之中,一艘轻便小巧的汽船,缓缓的驶入了黄浦江,然后顺着黄浦江开始上溯的,目的地正是南京,这是这个被简单命名为西111的全电焊加工汽船,进行了第一次长距离的航行的,可以改变整个造船业历史,代表着更加先进造船生产技术的电焊,在这一天,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的,西北和中国,通过方方面面,保留了这个技术长达3年的时间,累计了巨大的经验和技术,以此眼神出来的各种技术,让中国的造船业,从世界的末流,开始追赶先进的脚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小说

    汽船缓缓的下水,没有惊动到任何人,因为这个船坞是绝密的,周围有一个连的正规军来说,又因为杨元钊的重视,周围几乎500米内,不会有人靠近,又趁着夜色的,悄悄的下水,没有任何人发现,短途的海试,已经进行了3次,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0公里,这是经过几次改进和修正之后的,第4次海试,会超过300公里,也算是尝试长途的能力。

    在前面的3次海试之中,汽船的表现极为的出色,因为结构更加的平滑,同样航程的耗煤量,比预计的要少,加上包头出色的蒸汽机,即便不做任何的更改,这个汽船的性能也是千吨左右的汽船之中,性能最好的。一旦投放市场,是会引发大量的追逐的。

    跟万吨级远洋货船不同。千吨级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丁点的性能的提升的,都可能引发巨大波动,虽然利润率不高,却是赢者通吃,输家通赔。

    不过简单的海试,却让王本初看到了更多的改进方案,有些可以直接对汽船进行微调,有些却必须要在下一级的设计之中,进行修改的。基于电焊所产生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多。

    王本初从这一刻开始,潜心钻研,后来成为了电焊造船方面的大师,也算是机缘巧合和天赋配合的结果,现在这个没有任何的弦号的汽船,悄无声息的,就融入到了长江下游的货船之中,根本就不起眼。作为世界上第二长河,长江上面,不但有千吨级的汽船,还有大量其他的船舶。甚至在水量较大的夏季,万吨级的货船甚至可以上溯到武汉。

    测试数据,都作为珍贵的实验资料。存了下来,而杨元钊却在忙乎着别的。在这一艘船建设的中后期,他已经很少亲自的。来到江南造船厂,他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江南造船厂,让他步入正轨,实际上,这个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跟穆默约好的又是一个月之后,总不能闲着,杨元钊没有更多的事情处理的情况下,也不能一无事事的,他很自然的把心思,放在了一体机之中。

    未来西北入手造船业的最大的三个优势,一方面是电焊,现在已经在逐步的利用上来,300吨的汽船,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接下来需土。

    各种稀土物质的添加到金属之中,形成合金,这是一种新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步的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分子,高性能的材料,无不跟稀土元素有关,可是在这个时代,稀土还只是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大家基本上都沉浸在提纯之中,甚至连稀土之中到底拥有多少种元素都未必能够说得出来,重稀土和轻稀土的概念也才刚刚形成。

    杨元钊是从后世来的,对于稀土研究不多,也知道一些特别的稀土元素,对于合金的重要性的,特别是高质量的合金,有了一体机的帮助,在提纯上面,一体机可以完全的提纯,添加的元素,也都一一的注入到了各种的钢材质中,材料添加之王的美誉,可以说在稀土等材料之中,尽显无疑,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合金。

    短时间能够形成这么多,也很是出乎了杨元钊的预料,看样子,稀土材料的潜力,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悄悄的把所有的材料和配方给备案了之后,杨元钊详细的开始审视其中的一款材料。

    这个被杨元钊命名为装甲钢17号的材料,通过一体机的扫描之下,获得了全部的信息,是一款极为适合作为装甲钢的合金材料。

    杨元钊本来没打算把稀土材料添加的合金,实际的生产出来,可是这一个合金,却让他难以选择,参考了德国战舰,特别是大型万吨级的巡洋舰之后,一体机之中,关于钢甲板的配方多出了几种,性能上要超出世界上主流的装甲钢一成,这个提升已经相当明显了,对于大型战舰,特别是2万吨以上的战舰来说,没一吨都有相对的作用,节约的重量,会让战舰的性能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

    这个本来是准备作为秘密材料,未来大幅度的同德国合作,想来,西北在付出一定的资金,原料,还有动力设备,甲板钢和制造能力的情况下,会从德国那里获得相当多的舰船资料,形成西北自己的造舰能力。

    可是这一个杨元钊随便添加了重稀土材料的钢材,以普通的钢铁为主,添加了部分钛,镍,铌和钒,却意外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的硬度,耐腐蚀,重量上面,都比原来的甲板钢有着巨大的优势,是一种天然的船用装甲钢,他的硬度相当于目前最强悍的装甲钢一倍以上,韧性和其他加工能力上,也相当的出色。

    东西的性能太好,这反倒成了问题,杨元钊一时难以决断,到底要不要把它生产出来,作为西北的又一个拳头产品,这点极为的难以决断,杨元钊很清楚这种新材料获得的偶然性的,偶然到或许未来一两年的时间之中,都未必可以通过一体机的随机合成,获得这样出色的材料,不拿出来吧,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拿出吧,西北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万一配方泄露,得到最大好处的恐怕是现在的海军强国,西北,还刚上路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