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一十六章 巴士拉新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5艘战舰组成的船队,一路的向西二区,从印度上岸之后,接收了来自西北的电报,对于兰芳计划作出了指示之后,杨元钊就把一切都放下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兰芳计划是经过了参谋部无数参谋,经过了2年的时间,才最终的整理成型的,初期也并不激进,只是把西北的实力,慢慢的展现在需要的人那里,别说不会被发现,即便被发现了之后,又怎么样的,小小的一个荷兰,总人口才几百万人,能够到达远东的又有多少,印度尼西亚作为荷兰在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也不过是驻扎了5万多的正规军和不到50万的荷兰人。

    荷兰跟德国是近邻,也在政治上向德国靠拢,通过哈比的渠道,杨元钊得到了一些荷兰的描写,目前荷兰在印度尼西亚不过是一艘的7000吨级的普通老式巡洋舰,如果杨元钊能够把脚下的这一艘巡洋舰复制出来,分分钟干掉他,不说吨位上面的3000吨的差别,就说是战舰的性能,那是绝对的代差。

    至于荷兰的军制,算是复制德国,却复制的不像,以西北军队的实力,一个师最少能够对抗荷兰三个师以上,这是西北的绝对优势,对于陆军有足够的自信,这不但是一直大力兴建军队士官制度,武器装备的优秀也是一个极大的方面。

    船只一直向西,在越过了印度之后,没有顺着印度洋直航,而是来到了伊拉克。虽然走伊拉克会绕道的数百海里,但是杨元钊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从1911年开始,西北获得了巴士拉新港附近。接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兴建了一个庞大的巴士拉新港,而在伊拉克,还有30万左右的工人,正在巴格达铁路上面,奋斗着,加上直线2400公里的铁路线,正在以超过人们想象的速度在加快,于公于理。他都需要过来看一看,视察鼓劲。

    30万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足足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回去过,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考验,虽然西北在基层建设和宣传上面,做的相当的到位,可是难免会有一些其他的声音,而他这个西北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的到来。必然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杨元钊的决定,跟穆默的想法不谋而合,穆默自从牵线之后,就没有再关注巴格达铁路了。情报系统之中传回来,国内长篇累牍的介绍,让他非常的清楚。这个巴格达铁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联络着同盟国几个大国的重要通道,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德国海外的重要港口,也是未来战争的唯一外来港口小】

    【说】

    穆默知道西北的重要作用,地处中国,才明白,西北拥有何等强悍的制造业能力,可以说德国需要的一切东西,西北都可以制造,从枪支到军需用品,粮食,衣服,轻工业产品的,只要西北跟德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就可以通过这个巴士拉港口和巴格达铁路,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德国本土。

    作为一个资深的情报人员,穆默很清楚德国现在面临的局面,英德必有一战,一旦战争方案,甚至因为基尔运河的关系,减少了对海军的拨款,让公海舰队的增长幅度降低了下来,可是任何一个海军将领都知道,基尔运河的扩建必不可少,一旦建成了基尔运河,海军的出海通道将会成为一片坦途。

    斯佩的话,如同一个拨开云雾的手,巴士拉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方面,在大型工程上面有独到的地方,还有巴格达铁路,这个在计划中,几乎要用7年才能够建成的铁路,这才一年时间,按照情报部门的通报之中,已经完成了七八成,最多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建成,而巴士拉港,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初具规模了。

    见过了德国和西北的官员,杨元钊去了几个巴士拉港建设的关键所在,也去了巴格达铁路靠近巴士拉的地方进行了一天左右的视察,亲自的了解了的巴格达铁路的施工情况,在施工队这里的精确日程之中,基本上确定,巴格达铁路的主线,会在1个半月之后彻底的贯通,而支线和复线,也会在未来的7个月之中,彻底的完工,至于巴士拉港,本来应该在2个月之后完工的,暂时看来,并不太着急,港口跟铁路不一样,需要运营和维持费用高的多,没有足够的吞吐量支持的话,新建港口简直是一个吞金猛兽小说

    听到了这边的想法,杨元钊笑了,直接告诉王宣,不必这么担心,只要巴格达铁路通车,巴士拉港建成,吞吐量几乎不成问题,从陆上运输,要比海上运输造价高,可是对于德国必须的一些军事资源,走这里比走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更安全一点,这也从一个侧面,检验这个海港的吞吐能力,不用等到战时才急匆匆的检验。

    巴士拉一共停了三天左右,鼓舞了工人,也肯定了远在中东的这些建筑人员功绩,顺便的,借用一体机,在巴士拉这边专门兴建的地下仓库之中,留下了足足10万立方米的物资,包括了一批重炮炮管,3个师的武器装备,甚至包括了10辆还在雏形阶段的坦克的,未来一战之中,巴士拉港到底有多重要,杨元钊非常的清楚,一旦他全力的运转起来,必然会引起英国的重视,战争是在所难免的,巴士拉地处在大河的入海口里面,只要两端密布炮台,不必担心舰队直接的攻击的,狭隘的大河航道,不适合战列舰进入,那么登陆作战就是关键了,时间太紧,又是秘密之间,无法兴建如同海参崴那样的大型战略堡垒,可是足够的武器装备和人员,会让他固若金汤的。

    舰队再一次的离开了港口,看着消失在地平线的巴士拉港,杨元钊的眼神之中是充满了期待,而穆默更多的是沉默,基尔运河的事情,只是斯佩跟他的闲聊,真正决定的,是德国政府和皇帝阁下,把他在的巴士拉和巴格达铁路上面的见闻,如实的用电报汇报到柏林,也把建议雇佣中国劳工和施工队,参与到基尔运河建筑之中的建议,在电报之中汇报了,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