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九百章 宣传重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磺胺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但是他的广谱程度比青霉素还要广,可效果却缓慢的多,从病理学上面讲,磺胺是起到抑菌作用的制剂,跟青霉素这样杀菌作用的制剂,有着明显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是在速度上面的,并且按照病理学的独特理念,青霉素对于梅毒,败血症,脑膜炎等独特的作用,让这种病,再也不能够成为绝症,在推出之初,就开始造福中国人民,逐步的向外拓展,新药品体系,带来了更强的吸金作用,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药品永远是最佳的军需用品,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军需品比药品更重要。

    病菌感染,永远是战争时代,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直接死于战场上面的,都远没有伤残死亡的多,细菌感染造成的伤亡,远比在战场上面死掉的更多,甚至因此产生心理上面的压力,可能会让一个军队崩溃,如何处理伤兵,在一定程度上面,表现了将军们的控制程度,有时候明显已经无可救药的伤兵,必须提前做出处理,否则,伤兵们彻夜的惨呼,会直接让周围士兵崩溃的

    至于更进一步,故意的使用细菌,也在千年之前就出现了,大名鼎鼎的蒙古军,在战斗之前,往往会让兵器或者弓箭,侵泡掺了马粪的马尿,甚至会把这些东西浸泡足够时候,依靠着长时间形成的菌群,增加冷兵器的杀伤力,这或许是细菌战的雏形,愚昧的蒙古人或许不懂得。这样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一次次的战果证明了它的作用。塑造了蒙古铁骑无上的威名,也因此被保留了下来。根据历史的记录,直接死于蒙古军刀之下的,比起受伤感染,凄惨死去,差别巨大,类似于蒙古魔咒和诅咒一类的东西,在当时宋明流传很广。

    进入到了热武器时代,就更是如此了,早期的火药枪。无论是散弹还是实弹,都会造成大面积的伤口撕裂的,火药和不知道哪里沾染的细菌,是杀死伤员的第一杀手,面对着细菌感染的发热,从一百多年前开始,都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大部分的人就只能够依靠硬抗,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细菌感染的。这样的死亡率极高,这也是在很多战争时候,为了追求战果,而放弃一部分的重伤员的根本原因。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历史证明重伤员,特别是复杂的。难以清理的伤患是很难医治的。

    西北从最开始,兴建起军医系统。最开始做的,就是利用高浓度酒精。后来发展为碘酒和红药水,清洗伤口,让伤口感染的可能性降低,可是这样不能够彻底的解决一切问题,这时候,抗菌素就成为了关键,磺胺的出现,解救了无数的人,用磺胺粉取代部分的外用药材,可以比较强大的减少感染,而青霉素更是更进一步,相对于抑菌药品的缓慢持久效果,青霉素这样的杀菌药物,似乎更快的起效。

    对于追求效率的军队来说病的所谓一针见效,多是一些大剂量的青霉素。

    这个时代,梅毒的病因已经被发现,梅毒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的耐药性和生存环境比较的苛刻,甚至温度的变化就足以对付他,青霉素更是对它非常的敏感,治疗效果极好。如果单独的把梅毒作为一个立足点来引爆的话,是一个不错的卖点,其实这个世界上面,已经有专门针对梅毒的一种药物,是德国科学家欧立希发明抗梅神药的606,这种制剂室一种砷的化合物,单独说砷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砷的化合物最出名的应该是砒霜,砒霜在中药领域也有应用,多是一种外用药,明朝时期中医就有用砒霜治疗梅毒的尝试,只不过副作用太大,病人们治疗了梅毒,不得不付出身体健康为代价。到了欧立希发明的606,甚至包括1912年的914,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两害取其轻,根本无法解决掉副作用的问题,即便是治愈了,副作用也非常的可怕。

    杨元钊知道青霉素的作用,所以在实验的时候,也对研究所进行了一番的指导,让他们重视这个方面,在战俘营进行测试青霉素的同时,也在一些花柳病集中的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测试,也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对于早期梅毒,青霉素有非常出色的效果,病菌被大量的杀灭,病情会迅速的好转,传统的606和914的后遗症,一个都没有出现,只要青霉素发挥作用,就可以比较迅速的回复健康。

    现在606和914在世界上面卖的很火,虽然副作用巨大,可是在生命的威胁之下,两害之下取其轻,只能够忍受了,现在有了更好的疗效,副作用更小的药品,病人们会有怎么样的选择。正是这样,才给了销售团队巨大的信心,因为的606和914的昂贵价格,让团队们看到了希望的,说不定可以把青霉素定位为对于某种特殊疾病的专用药,这样既可以保证磺胺的市场,也可以顺势的推出青霉素,保证较高的价格小说

    在向外推广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它的名字,青霉素肯定不行,需要换一个,而606和914这两个名字,给了杨元钊灵感,随手一划,就把青霉素的名字确定为抗梅神药998,之所以是998,还是后世的电视购物节目来的灵感,不要3998,也不要2998,也不要1998,只要998,这些反复轰炸的话,让他未必记得住是什么产品,可是998这玩意,却是根深蒂固。起了这个名字,不过是杨元钊心中的恶趣味而已,而后续的一系列推广,不但需要西北方面的大量渠道,也需要庞大的资金,对于此,杨元钊更是打开方便之门,以500万美元打底,上不封顶的豪气,直接的激起了销售人员的热情,从无数的渠道多管齐下,立体式的宣传计划在短短的时间被确定下来,并且开始实施。(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