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百五十一章 外籍专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百五十公里,对于陆军来说,可能要走个三四天,但是对于装甲部队而言,也就是几个小时,在大马力发动机的带动下,西北的重型坦克可以达到30公里左右的时速,轻型的基本上超过45,至于轮式装甲运兵车,在公路上可以达到65,在越野条件之下,也可以达到50公里每小时,所以,阎锡山把装甲力量布置在侧翼,距离这一片区域有150公里的距离,加上这一个区域的距离,超过300公里,这已经不是人力侦查所能够侦查到的范围了。☆→☆→,

    当侦查人员密集之后,阎锡山就明白,鱼儿已经上钩了,接下来就只剩下耐心的等待了,就俄罗斯的调兵速度,可能会持续一个星期,甚至是半个月,能够在这一次大战之中担任指挥,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这点耐心他还是有的。

    东亚局势突变,本来应该涉足到欧战之中的俄罗斯,突然的转向,向中国宣战,日本也跟着摇旗呐喊,两个协约国的重要成员,一起向中国宣战,这让德国人非常高兴,本以为,英法美这些加入协约国的国家,按照协约的规定,会向中国宣战,这样的情况之下,按照他们跟中国签署的秘密协定,中国就会加入到战争之中,整个同盟国的力量也就齐备了。

    美国加入战争之后,还没有表现出陆军方面的压力,可是海军方面,就非常的大,加上美国的12艘无畏舰,英美两者加起来,有41艘,远高于德国的28艘,中国的加入,暂时无法在海军上面帮到他们,他们知道青岛造船厂还在制造,跟舍尔舰队一样的战舰。可是到底什么时候建造成功,进入到海军现役,还不知道,甚至进入到现役之后。能够发挥出多少实力说不清楚,可是千万以上的动员能力,彻底截断英法跟亚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还是可以做到的小】

    【说】

    德国人包含期待,想着听到日俄对西北宣战。西北也向日俄宣战了,协约国的协议上面写明了,有任何第三方宣战,他们也会跟着宣战。可足足等了一个星期,没有任何结果,让人不可思议的的是,英法美都没有向中国宣战,他们并不像把中国拉入到战争之中,最起码不是全面的战争。

    这其中,日本也曾经就协约国的条款。向英美提出要求,让他们履行同盟协定,可是英美却拒绝了,直接借口这一战是俄日同中国之间的私战,跟他们没有一丁点关系,再说了,战争的核心是在远东,英美不可能绕开德国,再跨越俄罗斯数千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来中国作战。

    英美的说法。很明显是在耍无赖,可是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都无可奈何。中国所处的位置,绝对称得上是得天独厚,只要中国自身能够强大,能够崛起,还真的不用看别人脸色。

    日本人没办法,只好回家生闷气。却无可奈何,英美是协约国的主导力量,甚至连俄罗斯都比不上,他们不同意,那就真,还有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但是这些,只是在尽量弥补中国跟世界各国的差距,一些杨元钊自己主导的项目,有了较快速度的发展,换做他不熟悉的领域的,发展就很快的慢下来了,甚至半年一年时间都没有丝毫的进步。

    这让他非常头疼,把阴山基地的向军方敞开大门之后,不但把一些高精尖的设备,比如说装甲力量,重型火炮,飞机等等,提前小批量的进入到了军队里面,适应性训练,这算是提前培养出了一批高技术的兵种,他们之中的部分,会成为这一次,跟俄罗斯日本之战的主力,比如装甲车,比如坦克。

    从后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过来,阴山基地的现状他也清楚,除非有几个大师级的科学家,在加上大批中坚力量的研究院,在他的前瞻性的指引之下,才有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不然的话,这已经是极限了,或许在材料,发动机这方面,以杨元钊的专业素养还能够继续提高,可是缺乏了其他学科作为支撑,要继续突破,很难很难,一枝独秀永远的无法解决问题,科技树是必须要相互攀升。

    阴山基地已经交给了军方,这里跟之前有了明确的不同,在军事专家的梳理之下,选择了关系到未来军事发展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海军,空军和陆军,都是单独的项目,目的性非常强,相反,那些重要的体系工程,暂时被封存,要到中国的科技水准奠定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开启。

    不过这些重点的项目整合了之后,除了发动机项目之外,还有好几个单项,缺乏必要的人员,杨元钊因为跨越学科,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法兼顾,而西北目前培养出来的留学生或者科学家,他们或许能够成为合格的驻守,担任一个学科的负责人有些不行。

    好容易整合了出来,却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这让军方相当的不甘心,这些项目,都是对军方单独的体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任何一个方面的突破,都会让西北的军事实力有巨大的提升,不能够放弃

    这时候,有人提出来,对一些外国专家进行甄别,选择一些倾向于中国的,再用分类的方法,把每一个人研究的单项独立起来,这样即便不是中国人,也可以用一用,保密性也好。

    经过了几轮的商谈,特别是实地的询问了那些项目的研究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阴山基地开始就学科和实验室带头人进行了选择的,报到杨元钊那里之后,他有些诧异,却还是认可了。

    经过了军方的几轮选拔,考核,最终选出了的29重点科学家和72个助手,这一百多个外国人,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到阴山基地的外国人,随同他们一起前往的,还有西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和从国外留学回国的学子,他们会作为助手和实习人员,参与到这一次的新项目之中,因为如此,杨元钊这才动用了专列,跟他们一起,前往阴山基地。(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