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注水黄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包头西部200多公里的地方,黄河巨大几字型的第一个拐弯处,哪里才是北水南调的工程的注水区域,包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最为庞大的城市,引入黄河的不会在包头,是在包头之前,保证包头的用水,也在一定程度上面,更加安全的增加黄河下游的水量。

    黄河无法跟长江相比,就是因为表面径流,没有长江那么的多,一个是1000立方公里,一个只有66,差了十几倍,所以长江中下游是鱼米之乡,可是黄河下游,到后世水资源一直都比较的紧张,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资源根本就不够用,工业对水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重工业,哪怕杨元钊一直在努力,降低能耗和耗水量,可是这个时代科技来说,要做到不太容易。

    现在,京津山东地区,不是中国最为精华的地区,却也是相当不错的,华北拥有大量的农田和资源,北京,天津,青岛,这些城市,拥有着相当雄厚的根基,更别说在整个渤海湾,那是中国的造船基地,在把渤海湾的两侧,用超级炮台防护了之后,渤海几乎变成了安全的内海,不必如同美国那样,往往在大河的深处建立舰艇基地,这里庞大的海岸线,到处都可以作为造船基地的存在。

    黄河岸边,早已经的建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利枢纽,这是通过挖掘而形成的巨大的人工湖,直径的3公里,深度达到275米巨大湖泊,从大小来说,这个人工湖并不算大,后世一些大型一点的园林都会超过这里,可是深度上,绝对是可怕,天然的湖泊,能够达到几十米的深度已经不错了,还是渐进式,可是这里,直接用无数施工机械,作业20亿立方米的土方,如果不是中国拥有推土机和挖掘机这样的大型施工机械,从几个方面向内挖掘,根本不可能挖掘这么庞大的人工湖,这个湖泊可以储存2立方公里的水量,用于作为黄河和北水南调工程的中转,是最为合适的。

    注水工作已经在继续的,从遥远的贝加尔湖过来的水,哪怕是经过了提灌到蒙古高原,可是黄土高原本身也是高原,双方的落差并不大,为了节约能源,只要水量注入可以继续之后,就不再提灌了,这种情况之下,水的流动速度并不算太快,,不过2立方公里,的水量,相当于20亿立方米,这股水量很庞大,几乎相当于整个黄河全部水量的三十分之一,要想住满需要时间,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才差不多一半左右,这也注入的水量的,七分之一的黄河之水,会逐步的注入黄河的。

    另外一端,水闸也在缓缓的打开,跟黄河的联络早已经完成,想现在,水量的注入,按早水闸的流速,1000亿立方米的水量,会分成300天注入,每天大概是3亿立方米,不过一次性3亿太多了点,最初的时候,会减少到伴随

    层,可是能够上去剪彩的,也就是杨元钊和刘澍,两个人一向不怎么的去管形式主义,过来之后,抓紧时间,就剪彩了,前前后后没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们两个人剪彩之后,注水就开始了,大量水的注入,让黄河的水面开始上升,之前因为拓宽和深挖,黄河的水面高度是在下降的,现在逐步的达到了正常的水准,然后逐步的增加,加固过的堤坝挡住了外来的水流,这些来自遥远的贝加尔湖的水,在堤坝上面打了一个旋,然后欢快的向下流动。

    第一批的水量,越过了黄河,越过了包头,并且向下,按照黄河的流速1.5米每秒,平均到每小时就是5公里左右,几百个小时之后,这批水可以从黄河的包头部分,流向下游的,不过加入了更多的水量,速度稍稍的增加一些,只要是伴随着水量的增加,未来整个中国的黄河流域,将会成为一片乐土。

    变化最大的,就是蒙古,草的特性在于,容易生长,在任何地方都能够生长,只要有水就可以,甚至干旱地方的草籽,可以生存很长的时间,天一下雨就会发出来。在一条河里面,人工形成一个小小的沙岛,不用怎么布置,不超过半个月,草就会占满这个沙岛,草原就是这样,只要有水,就可以生长,在航拍照片之中,清晰的显示了的,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之中,以前空荡荡的,干枯的荒原,出现了一系列草地,而且一些专门分布的三北防护林,也开始郁郁葱葱,毕竟缺水和充满了水,这完全不同的。

    环境的变化了,甚至连周围的感觉也不同了,草也倒罢了,树木的生长也在加快,整个中国西北部种植的各种树木,也得到了充沛的水量,不再是顽强的活着,而是焕发了勃勃生机。

    7年的时间,在杨元钊的推动和劳动人们的辛勤努力之下,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森林覆盖率连年提升。按照1911年,中国彻底的普查之中的数据,其中包括了情报部门,对于未被占据地区的评估的,中国原有领土上面的森林覆盖率大概是27。6,这一点不包括蒙古

    蒙古回收之后,中国的领土增加了的六分之一,可是森林覆盖率却降低了七分之一,毕竟蒙古也是大规模的草原地带,其中森林覆盖率很低,还有大量的荒漠等等的存在,这个时候,森林覆盖率降低到了左右的,种植的缺口相当的大,为了种树,中国投入巨大,接下来的每年之中,中国的平均兴建防护林的10万平方公里,等于每年增加1不到,特别是战争之后,增加的幅度还在加大,特别是北水南调工程开始之后,荒漠地区因为有了水和灌溉系统的,让森林开始的出现更加旺盛的生机,以前种植的只是耐旱的树木,现在一些常绿乔木,甚至是经济树木,也可以在蒙古和西北扎根下来,彻底的改变西北的环境。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