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稍稍晚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元钊叹息了一声,可惜了这么一个好计划,如果这是在战争爆发初期就提出的,根本就不存在时间问题这个因素,因为战争的初期,杨元钊知道这一场战争最少会有4年以上,只要2年时间,完成运河的修建,繁忙的2年,足以让运河收回大部分的成本,哪怕是一年,也会好很多,制约运河兴建的问题将不会存在。

    有一瞬间,杨元钊甚至有些懊恼,他记忆了那么多的东西,甚至包括了未来半导体和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格局和数据,可是偏偏这种疏漏的东西,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如果在战争开始之初,甚至是战争之前,中国就关注这个计划的话,兰芳布局可是远在的一战爆发之前,泰国南部地区,哪怕是在兰芳秘密发展的时期,也能够进行一些前期工作,法国控制的东南亚,更多的是控制海防港这样的港口和一些富庶之地,克拉运河的所在地,是一片穷山恶水的无人区,他们怎么可能关注。

    就跟王荣民所说的那样,航程是关键,中国到中东,如果从南部的广州来算的话,1200公里,可能代表着四分之一的航程,即便从上海,从青岛,也是五分之一,速度不但代表着效率,也代表着总运输能力的提升,节约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时间,代表着中国的运输能力提升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对于战争时刻,争分夺秒的前提下,可能提前2天的到达,能够改变一个战争的进程,多1000吨,甚至1万吨的物资,可以让一处本来可以失陷的城市守住,就从这一点上面说,战略意义已经无以伦比了。

    甚至从经济上面说,哪怕只收取节约的费用四分之一,甚至是八分之一,有3年的时间,也差不多收回大部分的投资,这个项目就已经可以板上钉钉的成功了,而不是现在这么的犹豫,进退两难。

    杨元钊心中有所明悟,应该在整理一下记忆,看看是不是有极具战略性的东西,被他的记忆漏掉了,不过很快的,杨元钊就摇摇头,太久了,8年的时间,特别是成为领袖的这几年,千头万绪,甚至还有科技的发展的牵制,杨元钊能够回忆的东西,只剩下那些记忆力最深刻的东西了,甚至连后世那些明星的八卦,都比那些基础建设记忆的清楚,没有足够的刺激,几乎不可能想的到的小】

    【说】

    杨元钊把心又放在了这个报告上面,真的是一个尴尬的时间段,目前已经是1916年了,从1913年爆发的战争,到现在,已经4年了,会继续2年么,这一点就连是杨元钊也不敢确定,3年那时几乎不可能的,现代战争所带来的高伤亡,高损耗,就算是美国也支持不了,这跟中国没关系啊,打架必然要寻找对手,没有了对手的战争,那不是战争,在世界各国都要退出的前提下,中国强行,会得不偿失的,说不定就会遭到整个世界的集火,毕竟黄种人跟白种人之间的冲突是天本就是一个珠联璧合的,如果中国全力以赴的支持,直接把中国最尖端的武器,输送给德国的话,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就结束了。

    中国众多武器,都有直接终结这个战争的力量的,特别是在欧洲那么狭小的地盘的情况下,英美的入门级坦克,火箭筒还可以对付,可是中国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足足有40吨的重量,还可以以70公里的速度前进,一旦数量足够多,那不是火箭筒能够抵挡的,更别说英美还没有火箭筒,步兵武器和火炮,面对着这样的坦克群,简直是笑话。

    甚至不说坦克,只是几年前的幻想级,中国在青岛的时候,已经有了批量生产幻想级的能力,当时极限最少是16艘,当跟着舍尔舰队回去的不是9艘战舰,而是25艘的时候,这一批战舰就足以压倒英国,战争的进程,肯定要改变的,9艘超级战列舰,已经改变了英德之间,长期战列舰之间的对决,保守的估计,9艘战列舰加上指挥系统,最少相当于20艘普通的战舰,可是当这个战舰提升到25艘的时候,铺一接触,恐怕英国的战舰就会被彻底的打到,没有别的选择,一旦英国的主力舰被大规模干掉,甚至不复存在的话,英国甚至连现在水雷防御都做不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撬开,英国的本土都会不保的。

    杨元钊没有打算跟白种人正面抗衡,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底气跟白种人对抗,中国不但拥有整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动员能力,也拥有着世界上最恐怖的工业能力,美国的工业可怕吧,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持了整个协约国的战争,源源不断的军火,让协约国在一定程度上面整合了起来

    可是中国的工业总值,是美国的8倍,在人均国民产值上面,都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种工业能力,怕跟协约国进行战争么,拼工业消耗,哪怕跟是世界为敌,先被消耗掉的,也未必是中国,中国甚至可以在巨大的牺牲的前提下,撑到世界各国都失败的时刻,可是这有能够怎么样。

    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能力,不一定要付诸实现,中国崛起的时间太短,底蕴还没有夯实,能力有,却不稳定,稍稍有所波折,中国的复兴大业,就有可能中断。新占的领土没有消化完毕,那样的话,即便胜利了,也会是一个惨胜,消耗中国来之不易的机会,这不是智者的选择。

    类似西太后那样,在不明白自己实力的情况下挑战全世界,那是不智的选择,而在中国能够对抗世界的时候,能够选择一条更加轻松,更加太平的道路,为什么要走最艰难的,中国已经借助着德国,赢得了4年的时间,为什么不坚持下去,要跳出前台,中国跟世界上主要的列强距离太远了,这既是中国的好处,不担心对方不远万里过来,可是中国要灭掉对方,难度也大了很多,双拳难第四手说的可能就是这个吧。(未完待续。)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