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特钢联合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这样,35亿的启动资金投下去,钢铁工程开启了。从始至终,王荣民就没有打算一条腿走路,克拉运河和交通是根基,建设资金和配套资金,大部分都放在了他的上面,中央的配套资金之中,绝大部分是放在了这里,克拉运河证明了,只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够带来一切,以前,所有的船只是从马六甲开行的,出了马六甲,就直接进入到南海,到中南省需要绕行,这样有港口都发挥不出来多少的效果,现在,克拉运河一旦修通,一些供给到中西部的一些物资原料,通过泰国转运的话,会方便很多,如果不是广西,云贵高原密布,换成平原地带,几乎会出现一条直达中西部的交通大动脉,即便现在,少了从曼谷到广州的双倍路程,这个通道也可以包揽近乎全部从中西部进出口的物资和商品。

    第二点就是石化,石化项目上面,利用了******和他的上海石化总厂,可是在一定程度上,王荣民认为这种形式,是双赢的,******的许多表现,让他感觉,这不像是设立一个分厂,后来通过渠道调查了些,特别是明白了石油港的问题之后,想到了上海港的问题,果然在上海港,是没有专业的石油码头的。

    按照******的介绍,没有专业的石油码头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再结合到上海石化厂的总产量,很快的,王荣民就得到了一个数字,28亿的成本支出,这在总销量的800亿之中,占据了很微不足道的部分,可是如果放在零利润的增加上面,就非常可怕了,要知道整个上海石化厂的利润不过是80亿,增加28亿,代表着增加三分之一的净利润,这笔钱绝对不小,就算是******这样,拿着3%股份的小股东,也可以从中间获得最少8000万以上的分红,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钱。

    石化总厂虽然很庞大,可相对于上海港来说,还是相当微不足道的,上海港在1915年的吞吐能力超过了2.4亿吨,完成集装箱装卸1200万,按照每个集装箱装卸费用45元的标准,仅仅是装卸费用的收费就达到了接近10亿美元,可着并不是上海港唯一的盈利,集装箱仓促,对外经贸,还有船舶入港等一系列的费用,这些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上海港这么一个巨无霸小说

    港口是一个综合性的,不单单是在纯利润上面,还有众多隐性的和辐射的收入,比如对外经贸,比如市场繁荣,甚至是地价上面的影响,******不止一次提出,在上海,专门的寻找一处地方,开设石油专业港口,并且承诺全额投资,等于上海港只是投入了土地和人员成本,就可以获得一个年吞吐量在8000万吨以上的专业港口,可是最终,这个提案被上海港否决了。

    上海港需要考虑全局,石油特别之处,让它跟其他商品之间,只能够选择一个,这种情况之能,其他的钢铁厂也是如此。

    在中国建设趋于和缓,钢铁的回报率开始下降的时刻,6000万不可能如同内龙港石化项目那么的引人注目,可是30%的特种钢的产能,才是钢铁联合体的目标,包括超硬钢,高速轨道钢,装甲钢,特殊合金钢在内的,最少30个品种的特种合金,其中就包括6个最少也在5000万授权金的合金,这些会构成一个特种钢的体系,一下子的,钢铁联合体必然会如同石化项目一样,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一个石化企业,就引来了众多的投资,东南亚最大的联合钢铁集团,中国最大的特种钢加工中心,依然吸引了无数人的追捧,特别是这个钢铁联合体以海南岛,中南半岛本身的钢铁作为原料,一定程度上面外购,也合乎发展,澳大利亚发现规模庞大的铁矿的消息,并没有隐瞒,从东南亚到中南半岛,从印度洋绕行,只要克拉运河完工,不困难的,这样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此时如果还有钱没有动的,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银行,他们愿意就钢铁联合体本身为抵押的发放贷款,甚至包括了四大商业银行,800亿的贷款,就这么的被一个个的项目的所占据,一项项的意向签订了,中南半岛从来都没有热闹过,总意向金额在1100亿左右的投资项目,一一的落地了,首批的到账金额就高达450亿,这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促进,恐怕只有经济盘子巨大,科技相当的发达的包头,才不会把这些放在眼里。

    最关键的是,伴随着钢铁联合体,石化项目和铁路修建三个大项目落地,直接刺激了整个中南省的经济情况,连的省内的项目,比如说继续扩建曼谷,河内,万象三个城市的规模,从原来的中小型城市,逐步的变成现代化的大城市的计划,也获得巨大的追捧,房价在上涨,工资在上涨,甚至固定资产投资连创新高小说

    从某种意义上面,只要是这些资金落到实处,全部投资了之后,保守估计,大部分的资金都会获得4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两个大项目,石化和钢铁,只要一旦投资,就是收益巨大,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益会更大,3年扩张一不是做梦,只是兴建了这些,中南半岛就足以提升档次,从现在的三流,提升到二流,甚至是逼近一流,更别说工程完工之后,各种的重工业井喷一样的发展之后的结果,这一点,王荣民非常满意,中央就更加满意的,资金有一个使用效率的问题,放在一些经济好的,项目好的地方,就会获得更快的增值,目前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一个界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盘子的时候,中南省作为1916年,甚至是1917,1918最大的亮点,成功的照亮了中国工业界。(未完待续。)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