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斯大林的抉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这个时刻,石磊把俄罗斯的消息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渴望得到俄罗斯的消息,可是消息这么的突然,着实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他本来以为,时间还有些,或许没有个三年五年,最少一两年是有,根据他获得的情报,目前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远没有到结束的地步,可是现在却突然来临了。,

    石磊给的消息相当的全面,不但包括了目前俄罗斯的大致情况,也包括了列宁回国的消息的,如果说俄罗斯发生了大量革命,到处都是混战的消息,不能够左右斯大林的话,列宁回国的消息,却让斯大林再也坐不住了,布尔什维克之中,列宁是领袖,是精神导师,是整个布尔什维克的最高领袖,他都回国了,如果斯大林还不回去的话,要么自立,要么就只有反叛。

    前者很难,虽然斯大林也是不错的革命者,可是在开宗立派这个高度上面,斯大林还差的太远了,他不可能开宗立派的,那也就是说,他只有依附一方,虽然手头上有了庞大的力量,有了反叛的力量,可是斯大林知道,还不是时候的,所有的宣传学说,都是以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列宁主义为基础传出去的,甚至还有几个资深的布尔什维克管理着军队和城市,他一个人最多带走一半的力量。

    合则两利,斯大林清楚知道这一切,哪怕现在所掌控的力量,跟庞大的俄罗斯比起来,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别说分开,在拿不到革命的成功的前提下,一点点的实力是何必呢

    当然了,斯大林不后悔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早点掌握这些情报,早点入手的话,局面会比现在好很多,最起码不会这么慌慌忙忙。

    石磊的命令相当的苛刻,在一周之内做出决定的,要么离开,要么留下,无论离开还是留下,这些俄罗斯城市的控制权,再也不再他们的手中,需要按照中国的要求来,不可能拥有独立的地位,甚至借助着俄罗斯的劳工来挣钱都很难,除非他能够在未来,从占领的俄罗斯的领地之中,弄到俘虏,无论是俄罗斯的俘虏,还是其他国家的俘虏都可以。

    这个当然被斯大林记下来了,未来要取得俄罗斯的政权,他们携带的这些资金,武器弹药,甚至是人口,都未必够用,但是三者之中,钱是最重要的,跟中国保持着某种联系,用黄金和珠宝,还有其他的东西换取资金,甚至俘虏一部分人员送过来,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大贵族,与其杀掉泄愤,还不如让他们劳动改造,为革命做出贡献。

    一周的时间,能够做的不多,其实在石磊提出了最后通牒的时候,斯大林已经做出了决定,离开是肯定,能够带走多少人,带走多少财物,才是他未来所处的高度,为此,斯大林的动用了最后的努力,争取带更多的人去,不过斯大林没有想到,安逸的生活,让很多人失去了斗争下去的斗志,不但大部分的民众宁愿被打散,编入到中国的其他城市之中,甚至改变生活维克和斯大林还没有取得政权,说白了,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能够获得跟德国一样的待遇,甚至还有一点点的支援,这对于斯大林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最少他不担心未来军队成为无根之水,无缘之木了。

    布尔什维克的外来支持太少了,50多万的军队不算少,如果俄罗斯倾国而出,他们还真的不是对手,弹药补给也就是够的23次大规模的战役了,如果高强度的战斗,进行一年的时间的话,就会出问题。

    之前一些高层认为,要更快的进入到俄罗斯腹地,帮助革命的话,需要度过乌拉尔,也不容易,双方以乌拉尔山为界,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准备了大量的战壕群,无法跟波尔多相比,却是俄罗斯最大的,布尔什维克还没有足够实力,攻破这个乌拉尔山防线。

    中国当然也没有让他从哪里走,中国已经把周围的情况调查的清楚了的,他们并没有从蒙古这边进入,而是从新疆,通过天山的山口,越过新疆,进入到中亚地区,中国恪守之前的边境线,只是拿下了被俄罗斯占据的土地,剩下的,就不在越过,或许的将来,会向前一点,也不会太多,中国已经拥有了太多太多的土地,这部分的土地的,已经足够中国来发展了,其他的地方,特别是中亚这种不毛之地。

    如果有出色的矿产,或许还能够再进一步,可是在杨元钊的印象之中的,靠近中国国境线附近的,没有听说如同蒙古的金铜矿那么大规模的,超级的世界级矿藏,中亚的资源很多,特别是石油方面的,储量相当的丰富,可是在一定程度上,拿下了中东和东南亚之后,甚至未来澳大利亚的资源,中亚的这些财富,跟可能会出现的麻烦相比,真的完全不时同日而语。基本上,不太可能吸引中国,这一片地方就便宜了布尔什维克了。

    在其他的高层眼里,这比较绕远,可能会话费更多的时间,斯大林从这里前去,那没问题,对于中亚,斯大林非常熟悉的,他几乎很自然的想到了阿塞拜疆,这是他的家乡,只不过现在则个阿塞拜疆是在德国的手中,虽然从中亚走,会绕过原来俄罗斯的重兵营地,顺便的发动革命,搜罗财富和增强自身,到实力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下,他们才会更进一步的,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来到中国之后,才确立

    布尔什维克不但在中国受到了更加完整的军事训练,斯大林甚至加入到了西北军校,旁听了最少1年的时间,他的见识跟之前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军校教官所提到的,用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胜利的方法,从最开始的质疑,到后面的认同,走过了相当的一段心路历程,对于他而言,俄罗斯广阔的土地,正好适合他来做的,虽然说,此时此刻,对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那里风起云涌的革命方兴未艾的,可是他必须做好失败的准备,为未来的俄罗斯打下更加深刻的基础。(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