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直升飞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国的材料学,在一体机的帮助下,获得了突飞勐进的发展,相应的,就凸显出的其他的国家在材料学的不足,在这个技术还没有发展到极致的年代,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面是有用的,却没有那么的大,仅仅是机械改装上面,就足以推动武器或者是机械的大规模发展,材料这种投入大,产出不高的研究,在世界各国都没有引起重视,更别说飞速发展了,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材料学的基本体系都没有建立出来。

    不从后世走来,永远不会知道,一款材料对于一个体系的作用,后世的中国,在设计方面,很有独到之处,甚至可以发挥出一款发动机的全面性能,让人叹为观止,可惜材料学上面的差距,让中国空有一身本领,只能够在在低层次的发动机上面使用,稍稍高层一点的,就没办法了。

    科技就如同一个漆黑的森林,材料就更是如此,甚至是犹有过之,灵光一闪不过是点亮了零星的光明,最多只是照亮了周围一小片,分析能力就如同一个丝线一般,把所有的科技都连接成一个整体,分析推断起来,就容易许多,或许每一个的积累是极小的,可是每天大量的研究,无数人从中间分析,让中国的材料大师诞生的非常多,这是唯一不太依靠基础科技,只是在不停重复和各种属性的特性的确定上面,这也是中国进步最快的地方。

    一体机的分析能力,一体机的合成能力,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能力,在最初的时候,只是被杨元钊看做是制作武器的来源,却在材料上面,有着的神奇般的作用,中国正是因为这个,在材料学上面,已经凌驾在了后世之上,虽然因为其他科技拖累,没办法制作出,远超过时代的先进武器,可是中国最少在两三个世纪之内,科技再也不会被材料限制,一些比较低端的科技上面,材料学的成果,绝对是超乎想象,这其中,就包括高射机枪。

    中国给予日本的,不是最先进的高射机枪,毕竟要部署过来,是需要考虑泄露等方面的问题,却也不是随便弄一个破烂出来,是现已军队之中使用的,已经入役超过三年的时间了,算的上是早期一点的型号,性能上面也足够出色的。

    因为杨元钊的穿越,让中国的科技插上了翅膀,几乎每隔几个月的,中国的科技就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从1908年开始,短短几年之中,让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状态之中,到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追上了世界先进的步伐,然后在1912年之后,基本上的,就是中国独立在尖端科技之中发展了。

    化学,材料学,机械加工,药品,高分子制造,石油裂解,煤炼化,几乎每一个可以依靠一体机的部分,都发展迅速,哪怕还有其他的短板,可是在全面投入和科技人海战术的前提下,弥补了一系列的缺憾,基本上在大多数的领域,都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巅峰,并且沿着这个前沿不断的发展。

    费之下,最终军方申请的换装计划的,还是搁浅了,这一部分投入,用于更新武器的研究,还有军队后勤上面了的,也算是从侧面提升中**队的实力。

    不过,一直以来,武器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反而加大的规模,在研究达到一定的高度的前提下,很多方面是有多样性的,特别是材料过关的前提下,仅仅88毫米的高炮,就有3大类12个品种,他们侧重点略有不同,可是性能都是同样出色的,比起目前在日本这边的,不知道高了多少,只是没有了换装的需求,除非有必要,或者有需求,会迅速的安排,工厂生产出来,不然的话,这些实验室产品基本上,都封存起来,作为技术储备。

    类似的封存不知道做了多少,因为材料学的大幅度的进步,连后世的坦克的天敌,都快要弄出来了,直升飞机的研究,早在飞机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不同于普通飞机的发动机,直升飞机的发动机,需要把向前向后的推力,转换成旋转力,等于多了一层转换,再加上直升飞机的气动力外形,并不是跟普通飞机一样的,适合飞行的气动力外形,就跟飞机失去动力的时候,惯性和气动力外形,可以支撑着飞机滑翔一段时间,这就极大的降低了飞机出事的几率,可是直升飞机不行,哪怕是到了21世纪,在复杂环境之下,面对着突然出现的气旋,直升飞机也有坠毁的记录,一旦出现了气旋,直升飞机无法支撑升力的前提下,或者某一个发动机发生故障,直升飞机坠亡的可能性极大

    也因为如此,直升飞机的发动机,相对于普通飞机的发动机来说,稳定性要求极高,这也是多年的研究,一直都没有进展的根本原因事实上,雏形状态的直升飞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只不过稳定性不高,短短半年时间,就坠毁了12架,除了3次比较幸运,乜有多少人员伤亡之外,剩下的几乎每次都会死人,还有5次,是机毁人亡,所有的实验人员全部都死了。

    在这样的死亡率下,就连中国也承受不了,能够上这些实验型飞机的,都是最精锐,损失一两个都让人心疼了,更别说这样是个八个的的掉的,最终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很多,主要是发动机的可靠性上,然后整个直升飞机的实验室,就转移了方向,从飞行实验转到了地面实验,主要是测试在各种条件下,可靠性,只有当可靠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上天。

    直升飞机的教训,让杨元钊认识到了,哪怕是材料也不是万能的,机械的性能,不但是跟材料密切相关,加工能力,装配能力,甚至是发动机本身的研究,也占据了重要的方面,正是这种认知,让中国科技发展,从1910年之后的浮躁,转为了务实,开始发展一些比较的不起眼的,却有着巨大承接力的方面,促进了中国的全面发展。(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