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空投大家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本没有等待多久,很快就看到大片的机群抵达,得到无线电信号的定位之后,早在100公里之外,飞机已经开始降低高度,出现在空降场前方的时候,已经降低到了2000米以下的最佳的空降高度了,他们的飞机是在早晨7点钟起飞战略运输机,用了10个小时,终于抵达美国中部空降场的位置,在无线电定位仪的帮助下,他们没有走任何的弯路,几乎是径直的抵达了这里,并且提前进行了一些准备,只要抵达,稍稍的盘旋一下,确定空降场的确切地点,就可以进行作业了。

    破坏者是超过26吨的大家伙,在没有大规模的起重机的前提下,要吊装到铁路上面,需要的人力巨大,他们从盐湖城的俘虏之中,召集了差不多5000人,用了众多的方法,押送到了这里,都是壮年男人,当然了,在空投完毕之前,他们不允许出帐篷,帐篷内部也有武装军人的看守,不允许任何人接近窗户,可以说,严密到了极点。

    2000米的高度,巨大的战略运输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可惜他们看不到,只是凭借着听,他们的最多感觉到,可能有一款巨大的坦克,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一款可以运送30吨左右物资的巨大的几战略飞机,科技的领先,在各方面都超出人的想象,美国人根本没有想到过空投这一点,这就是飞机的优势。

    日本负责守卫在周围部队,看到空投的飞机,纷纷欢呼,在过去的12天之中,日本新一军,正是在空投的帮助下,每天都保证着齐装满员,甚至在战斗之中,不用去计算弹药的消耗,除了保证一点点打底的弹药之外,其他都可以完全的消耗,这也是昨天晚上,他们一连攻占了奥格登和盐湖城的根本原因。

    地上的欢呼声,天空中的飞机根本就听不到,毕竟相隔2000米的高度,再加上飞机上面巨大的轰鸣声,可是下方的反光胶带,在太阳的照射下,非常的醒目,空降场的位置,非常的明确,负责执行这一场任务的,也是最少执行了3次的机队,对于空投已经相当熟悉了,80多架飞机,缓缓的接近空降场的上空,非常熟练的把各种物资都空投下去,一朵朵的伞花,在空中绽放,最少2400吨的物资投了下来,相对于之前的11天,这一次空投的物资的是最多的,毕竟之前只是油料和必要的零件之类,这一次,弹药什么的消耗的比较大,3000多辆坦克,消耗了差不多800多吨的弹药,这些都需要补给,到是油料什么的消耗并不是很大,毕竟从进入到美国境内之后,不用大规模的赶路,现在美国的军队还没有抵达,他们不用大范围的转移的,更多会倾向于武器上面

    当然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未来当战争进入到关键时刻,消耗就会变大,甚至每天会有两次,甚至是是三次的空投,当然了,那就不用樱花机场支持,反而由航母支持,毕竟相对于相隔近万里的樱花机场来说,反应的太慢了,放在潜行阶段还可以,可是在战争阶段,说不定,一场遭遇战之下,就会消耗大部分的弹药。

    后勤,永远是装甲部队的根基,美国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用空投的方法,帮助日本提供后勤,可是再怎么补充,也不可能是及时,只要抓住机会,把日本的物资给消耗了,坦克也就会变成一个没牙的老虎,如果是油料也消耗完毕的话,那就更是如此了,连跑都跑不掉。

    美国在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或许判断不出来日本补给的节点,可是稍稍接触一下,信息越来越多的前提下,美国是可以把握到节点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包括川崎美景在内,小看了美国,最终会收到何等的而结果,在朱诺,虽然日本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可是美国的几次调整强项在于的,知道武器级核武器的浓度,拥有足够的电力,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些都是核武器最大的要点,但并不是这些部分都做到了,就能够做出来核武器,很多看起来不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才逐步的解决的,中国要想达到,需要时间,有时候不是难点的难点,却制约了中国武器发展的道路。

    好在,杨元钊也知道,核武器不过是未雨绸缪,10年之内完成,就可以了,甚至在掌握之后,也不是随随便便的种蘑菇,核武器的制约性太大了,完全不如云爆弹,两者的威力大同小异,可是对于环境的影响,却是云泥之别,为什么要着力在核武器上面,原因很简单,通过这个国家项目,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的,类似火箭,导弹和核武器这样的国家级的工程的,会对中国所没有意识到的科技的短板进行支撑,杨元钊是从后世走来,知识大爆炸时代,会让他对于任何方面都了解一点,却不可能对于科技的每一个步骤都了解,甚至一些研究之中才能够接触到的问题的,跳出了这个行业的人都不能了解的,更别说只是车队工程师的杨元钊了,只有推动的大规模的科研,才能够发现问题,中国在很多的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且资本非常庞大的,哪怕是核武器,导弹,火箭这种,对资金和资源要求极大的行当,中国也可以轻松的拿出来,在几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这也是杨元钊有底气的原因

    不提中国科技的发展,此时,物资已经的空投下去了的,基本上都在空投场的圈内,日军已经进入到空投场之中,开始割掉降落伞,收集各种物资,而空投机群开始做空投破坏者的准备。

    哪怕在过去时间之中的,已经进行了十几次的空投,可是空投的最大重量只是2吨,大部分的情况都是5001000公斤的空投,这种空投对于技术要求非常的简单,哪怕是普通飞行员也可以轻松的掌握,可是破坏者这一款的专门破坏铁路的武器的空投,却是第一次,这对于空投的要求极高,空投的破坏者,重量在26吨以上,哪怕分成了不同的部件,也不可能全部都分成一两吨的小部分,上层建筑,可以分成不同的部分,可是地盘和传动装置,必须是一个整体,甚至还必须平稳落地。

    传动装置和底盘,作为一列列车上最重要的部件,直接决定了速度和稳定性,也是破坏者上面的重点,这也是考虑再三,也把传动装置一起空投下来的根本原因,一辆总重量在26吨的破坏者,传动装置几乎占据了4成,也就是10吨,这么一个巨大的,又要求比较高的东西空投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甚至有了这一次空投之后,中国的甚至可以依次为基础,研究对于坦克的空投,日本的樱花计划进入到美国腹地,一路上谨慎小心,终于算是达到了目的,可是中国不会这么做的,中国有强大的空军,30吨以上的载重能力,让坦克运输成为了可能,可惜对于坦克的空投,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在没有战争要求的迫切情况下,对此的研究只是在理论的高度,一次空投,可能要摔下一两个坦克,并且要开启一辆专门的坦克的研究,取得的效果也不确定,哪怕是强如中国这样的,也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每一个体系都全力以赴的发展,除非是火箭,导弹,核武器这样的,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的,空降坦克,最多是提高空降军的战斗力,在中国很多方面都很强大的前提下,似乎没有那么的重要。

    可是日本的樱花计划,为中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的素材,之前空投,还有现在的破坏者,都让中国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还不开启空投坦克的研究,简直是浪费了这些数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