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集齐神物的我苟到无敌 > 第77章 借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新继位的太祖十七岁孙,将于明年建元宣平,现在还是沿用上一任皇帝的年号。

    天下各州,并未因新皇继位而收敛乱象。

    朝廷和叛乱皇子的拉锯战再次陷入僵局。官军中武者多而强,但叛军主将也是一名后天八层的武者。

    叛军的人数还要多一些,精锐程度也大致相当,自然久战不下。

    唯独苦了治下的百姓,双方军纪差不多,烧杀抢掠都是常事,杀良冒功也偶尔为之。

    刚接手的大宁内外交困,这位新皇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大宁与大梁两国世代交好,皇室间多有联姻。

    天顺帝宫中有一名妃子,就是大梁的皇帝庶女。

    皇三子篡位时,大多数先帝嫔妃都被陪葬,这位梁帝女儿就是少数幸存者之一。

    当然,这也与她膝下所出只有两个长公主有关。

    只是新皇作为太祖十七世孙,和天顺帝这一支差了十万八千里,和大梁根本不熟。

    该怎么说动他们前来助战,而不产生威胁呢。要知道,请神难,送神更难啊。

    经过仔细的考虑后,他首先大张旗鼓地拜访了梁帝女儿,陈述来意。

    之后梁帝女儿同意修书一封,告诉她侄子,现在姑姑夫家有难,需要大军支援。

    条件和诚意也一同奉上,每出兵一千,就奉上三万两白银,时间暂定一年。

    后天初期武者相当于一千战兵,中期视同三千,后天为七千。

    一国之君,却要求助一个邻国的女子,请她的母国出兵相助。

    这对于别人来说,毫无疑问是奇耻大辱。

    但对于这个出身同样算不上多高贵的新皇来说,这点面子要是能挽救危亡,比什么都值。

    使者带着梁帝女的信件和正式国书出发,

    第二年二月,使者终于带回消息,说梁国援军就在身后,不日而至。

    据说梁皇足足派了五万大军,跨越八百里澄水而来,可谓是大手笔。

    大宁皇帝喜出望外,一时间感觉肩上的重负减轻不少。

    最近境内叛乱蜂起,往日里被打得冒不出头来的各地匪寇,现在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尤其自他继位以来,朝廷在南方首战失利,出山的九位宗人府武者,一下子折损了两名。

    朝中也颇有怨言,甚至有大臣暗中非议,说当初不该扶他上位。

    五万大军,全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中还有数十名武者。这是一股在关键时刻,足以决定天下走势的力量。

    可这兴奋劲儿一过,多疑的他心中又不免犯起了嘀咕。

    这么多军队,到底是来对付谁的?

    此时大宁与叛军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除去少量戍卫京城和弹压地方的郡兵县勇,已经没有太多力量可供防守。

    这五万大军要是图谋不轨,他可没有半点反抗的余地。

    哪怕就是留在那不走,也让大宁战战兢兢却毫无办法。

    但如今来都来了,总不能又叫对方回去。要是因此露怯,大宁的江山就更危险了。

    三月艳阳天,宽阔的江水上春风拂面。

    十余艘百丈长舟,呈一字排开。

    舟上各搭载了战兵民夫数千,其中最庞大的一艘,舟身长二百余丈,上有兵马过万。

    如此多的战船,一般的灵兽也不敢轻易靠近。

    船队主将是一名后天七层的武者,大梁旁支宗室出身。

    大梁皇帝和他那位庶出的姑姑并不熟,有记忆以来就见过两次面。

    一次是先皇六十大寿,他跟着当时还是太子的父亲见了不少宫人。

    第二次是姑姑出嫁的时候,他作为皇太孙跟着远远看了一眼。

    说是素昧平生都不为过,哪里有什么感情。

    对大宁的国土和子民,他也丝毫不感兴趣。

    澄水太宽广了,宽广到足以断绝一切君王对开疆拓土的渴望。

    相比于不切实际的占领别国,他更想要趁机掠夺一些财宝。

    由于大旱和战争,边境的贸易收入减少,这不失为一个弥补损失的办法。

    大宁内乱而大梁实力雄厚,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至于梁国世代修好,在他眼中不值一提。

    就算大宁侥幸缓过劲来,隔着澄水也不可能前来报复。

    到时候必定是息事宁人,顺便重新联姻以示善意。

    主将受了陛下口谕,务必以保全实力为要。可以助大宁平叛,但不能损失过多将士。

    至于能掠来多少财宝,就全看他自己的了。只要让皇帝满意,加官进爵都不是事。

    大宁这边,也派了上万大军前来迎接。

    虽然大部分军队都投入了南方的战场,但还是要多凑一些人壮壮声势。

    祁安郡城外五里,数十人骑着骏马,双方身后是黑压压的大军。

    这是北境受旱六郡之一,郊外已经黄尘漫漫,没有人烟。

    大宁领头的是一名后天六层的公公,在宫中修为仅次于皇帝的贴身大太监。

    梁国将领见来者是个阉人,心中顿时有些不喜,但也没有立即发作。

    直到看见大宁的万余所谓军队,只有前面的盔甲还算光鲜。阵中大部分人衣衫褴褛,老弱不堪,不由得发出几声嗤笑。

    老太监今年六十有余,是当初和天顺帝同时进宫的老人。

    社稷蒙难至此,连迎接邻国的军容都萎靡不振,他心中不免戚戚然。

    梁国众人交头接耳,讥笑了一番后,主将这才让他们安静下来,派兵递交文书。

    所幸陛下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叫他不要动怒,以委曲求全为上。

    大宁这栋破房子,已经经不起更多的风浪了。

    文书验讫,太监拿出准备好的凭证,这可以让梁国大军在官道上通行无阻。

    那名后天八层的梁国将领却一甩马鞭,大军开拔就要进城。

    老太监不明所以,连忙派人追去闻讯

    得知对方要进城驻扎,语气十分强硬,顿时把手中印章往地上狠狠一砸。

    但想起陛下嘱托,又颓然地倒在马背上。

    心中挣扎半天,最终还是同意了对方的要求。此时梁军已经在城下叫门,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强登。

    第二日,梁国数万大军离开郡城,舍了这股弱旅,径直朝大宁腹心赶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