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奸臣滚开,朕要当千古明君 > 第八十三章 李林甫复职的三步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吧!你有何事?”

    宣政殿的龙椅之上,李瑁斜躺在龙椅之上随意问道。

    下方依次站立着内阁首辅李林甫、内阁次辅萧嵩、礼部尚书杨慎矜、户部尚书韦坚、刑部尚书王维、御史中丞周子谅。

    其他三个空缺的尚书,李瑁还未作安排。

    第一是没有合适的人选,第二目前也不需要。

    毕竟现在所能实控的地盘太小了。

    李林甫走出队列,先躬身行礼后才开口说道:“陛下可记得高仙芝?”

    “朕当然记得!你提他是什么意思?”李瑁疑惑问道。

    当时俘虏高仙芝后,本打算劝降,结果他却油盐不进,李瑁就一直把他关在天牢之中,和自己那些十王府的便宜兄弟关在一起。

    李林甫解释道:“臣近日前去天牢之时,观他已有后悔之意,并且有为陛下效命的心思!”

    “早做什么去了?”

    李瑁脸上全是不屑之意。

    当初请他,他不来。

    现在自己都要把他给忘了,却想来投靠。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让他继续在天牢待着吧,等朕哪天要征伐高句丽了,再找他出来领兵!”

    关中四大关口全在手中,现在的情势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危急。

    李瑁手中所缺的也只是守关将军。

    而这种人不需要多大的能力,仅仅只需要忠心就行了。

    毕竟坐拥如此险要的关口,只要守将不犯错,被敌军攻克的概率就非常小。

    对于高仙芝的忠心,李瑁并不相信。

    所以就不可能让他领兵,更不可能把他从天牢里放出来。

    “臣遵命!”

    李林甫脸上的失望之色一闪而逝。

    为了劝降高仙芝,他最近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

    现在被皇帝一言而决,也就代表着他复出的第一步棋失败了。

    不过他并不慌张,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陛下之前提起过的杜甫,臣也打听到了消息。”

    杜甫?

    李瑁顿时提起了兴趣,“他在哪里?现在官居何职?”

    殿内的众官员听到皇帝对此人如此上心,都暗自记住了这个名字。

    李林甫躬身答道:“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其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

    “他去年在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时落第了,刚好他父亲又任衮州司马,所以此时应当在齐鲁之地。”

    李瑁闻言,顿时面露失望之色。

    传说中的诗圣现在还只是一个落第学子。

    可能他确实很有文采,但真用来做事就差点意思了。

    而且他还在齐鲁之地,多半也到不了长安,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了。

    “京兆杜氏可有不遵守退田令?”李瑁把目光转向萧嵩。

    萧嵩急忙答道,“因人手有限,臣和东厂目前只查到长安城内的大族,关中其他地方的大族暂未掌握具体情况。”

    李林甫的脸色略显阴沉,这原本是他的工作,现在却变成了萧嵩了。

    “希望京兆杜氏老实听话吧!”李瑁淡声说道。

    如果京兆杜氏违反了屯田之策,他是绝对不可能手软。

    到时候,可能杜甫又会跟原历史一样,颠沛流离过完一生。

    李林甫闻言后心中一动,急忙说道:“京兆杜氏肯定不敢违反屯田之策!”

    他心中的打算却是,等出宫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去通知京兆杜氏退田退地。

    “但愿吧!”

    李瑁却对于地方大族没有什么信心。

    毕竟他们都吃到了嘴巴里,怎么可能会轻易吐出来?

    李林甫见第二步棋依旧效果不大,心中还是没有着急。

    因为他的杀手锏还没有放出来。

    “陛下可知平卢节度使?”李林甫一脸笑意的问道。

    李瑁不解其意,随口回答道:“朕当然知道,相信殿内的诸位大臣应该都知道吧?”

    萧嵩早就看李林甫不顺眼了,急忙说道:“平卢节度使乌知义,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麾下有三万七千五百人。”

    “李相难道是把此人劝降了吗?”

    萧嵩的语气带着嘲弄。

    毕竟平卢节度使的治所在营州(后世辽阳),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

    估计现在关中大乱的消息才传到那里,他李林甫除非能飞天遁地,否则是不可能劝降平卢节度使乌知义。

    李林甫面对着众人的不耐烦丝毫不慌,先是朝着李瑁拱手行礼后,才转身对着群臣说道:“我自然没那本事劝降乌知义,但我已经联系好了营州都督安禄山。他承诺回到营州之后,立刻起兵支持陛下。”

    “什么?他居然在长安?”李瑁听到安禄山这个名字,突然一愣。

    上次萧嵩也说过安禄山,只是说他是营州都督,可没有说他在长安啊。

    而且在听到安禄山要起兵支持自己,李瑁只觉得十分可笑。

    此人在历史上可是差点直接掀翻了大唐。

    要不是他命短,多半就会在神州大地再现五胡乱华之事。

    李林甫看到皇帝的反应,顿时就知道自己的这步棋走对了。

    “回禀陛下,安禄山此时并不在长安,而是在洛阳。”

    “臣是听见他派来的亲信部下告知,才知道他有拨乱反正之心。”

    “如果陛下同意他的做法,可以让内阁颁布任命他为平卢节度使的诏书。”

    李林甫说完后,就躬身等待指示。

    李瑁却是没有立刻回复,反而在心里思量起来。

    此时正是春节,安禄山多半是想要趁早这个时候,来朝中跑官。

    却因为自己造反而滞留在了洛阳。

    他肯定已经走了李隆基那边的门路,但显然效果不佳,所以他又找到了李林甫,想要在长安朝廷这边得到任命。

    按照正常情况,平卢节度使和范阳节度使都不可能举兵支持自己。

    但如果安禄山成功夺权,那范阳节度使就会腹背受敌,肯定无法派大军前来围攻关中。

    这样自己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就算安禄山不能成功夺权,只要能在平卢地区掀起混战也够了。

    平卢节度使乌知义在自顾不暇之下,也肯定不能派大军过来。

    最倒霉的就是,安禄山浪花都没能掀起,直接被乌知义给杀了。

    就算是这样,李瑁认为自己也没有任何损失。

    “朕准了,内阁今天就把诏书拟出来,交给司礼监用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