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大明憨婿 > 第119章 兵败如山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按照情报显示,内五堡跟外七堡沦陷,那就只剩下其他隶属于大同辖区的战略位置不重要的堡在坚守?

    要知道,那些堡是无险可守的。

    而且大多数时间充当着地方军政的工作。

    军报上还说,现在已有三万军民惨死在哈齐尔的屠刀之下。

    这……

    这怎么可能?

    哈齐尔tm的带的真的是四万人?

    最关键的是,哈齐尔的大军已经进入大同的核心区域了。

    那些生活在大同地界上的百姓正在遭遇惨无人道的屠杀。

    周身脸色冰凝,将手中的军报揉成一团。

    他知道,大同十有八九是要彻底沦陷了。

    因为这一份情报也是有时效性的。

    从他收到这一刻算起,从大同军镇发出的时间至少在半天前面。

    按照哈齐尔那风卷残云的攻势,半天的时间,什么不好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周显吁了口气。

    开始接受这样的结局。

    他很清楚,哈齐尔一旦趁大明不防备的时候对大同袭击。

    必然是做好了准备,且不会贸然罢休的。

    因为这非常符合哈齐尔此时的心态跟处境。

    毕竟哈齐尔在蒙古境内现在成了困笼之兽。

    其他的蒙古部落魁首们打着为格格木报仇的口号,想要在大明跟建奴之间两头吃。

    因此蒙古境内的局势让哈齐尔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哈齐尔想要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是断然不敢以一人之力和那些蒙古可汗们决一死战的。

    那样只会加剧蒙古部族对他的讨伐。

    所以他只能将内部的矛盾转移出去。

    如今正好还有多尔衮从旁支持,是以他就一头决定要攻打大明。

    在哈齐尔的计划之中,只要他将大明朝的九边重镇之首大同拿到手中。

    那就几乎遏制了大明西北方向的所有军事行动。

    到时候,蒙古跟建奴这边就会突然发现大明原来不堪一击。

    那他们就不会再围困哈齐尔,而是加入哈齐尔跟多尔衮的阵营。

    一起联手对付明朝。

    如果军事行动按照这个方向顺利进行的话,建奴的皇太极也就没有必要给这边增兵了。

    五万人镇守大同边镇,足以虎视整个中原。

    可以说,哈齐尔这一次是孤注一掷。

    因此大同镇的灾难还会继续上演的。

    但是现在,周显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

    哈齐尔怎么不攻打宣府?

    而是直接挥师大同?

    而大同边镇的防御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间点表现的如此脆弱?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大明朝在大同边镇五十三堡之中,囤了十万大军。

    却被四万人冲的接连战败。

    而且丢城失地。

    按理说,大明朝跟哈齐尔所部最近的边镇是宣府。

    直接对宣府用兵,能够极大的缩短蒙古骑兵的物资供应速度。

    可是他却舍近求远攻打大同?

    这一切都不是巧合。

    而是哈齐尔知道他可以在大同这边得到好处!

    哈齐尔为什么会知道?

    周显苦思冥想,排除了一切不合理的因素,那就只剩下唯一可以解释的地方了。

    周显万万没想到九边之首的大同竟然形同虚设。

    好在他给山西巡抚蔡懋德的政令也足够清楚。

    大明朝支援被西北的粮草目前都朝着雁门关囤积。

    雁门关扼守大同边镇的最后一道防线,又是天壤的天堑。

    周显就等着自己入驻雁门关,然后跟哈齐尔来一场殊死决斗。

    作为监国的驸马,他这一次进军西北,意义重大。

    不止是军事上的,还有政治上的。

    毕竟周显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明的皇权。

    再加上他如今在大明朝堂之上威信十足。

    又深得诸多文臣武将们的拥护。

    是以周显如果这个时候稳定大同,那就具备了真正的守国门之功。

    不知不觉,周显已经带着大军进入了开阔的官道。

    虽是山西境内,但是因为大同府的战事爆发,山西的军队也开始往那边汇聚。

    但是那些士兵都是多年不曾打过仗的军人。

    大明朝的西北,军事力量的话语权远不如北方。

    就在周显安排大军原地扎营,休息一个时辰继续行军的时候。

    禁卫军的前锋将领薛刚折返了回来。

    作为前锋,有刺探军报之权。

    因此簇拥在周显身边的锦衣卫并没有横刀阻拦他。

    “千岁,大军前方两里左右,有大批灾民南下。”

    “末将询问他们,说是从大同那边逃出来避灾的难民。”

    周显听闻此言,当即翻身下马:“快,快去前方接应他们。”

    大军出行,粮草具备。

    这一路西北行军,山河路远。

    而且森林密布。

    那些灾民如果没有粮食果腹,很难走出去。

    “千岁请随末将前来!”

    薛刚转身在前面带路,周显在锦衣卫的保护下箭步朝着前面前行。

    而随军的金吾卫统帅卢德麟则在清点着麾下各部的士兵军数。

    大概走了两里地。

    周显看到前方一座山坡下面人头攒动。

    确实是北方逃窜下来的难民。

    他们衣不蔽体,身形消瘦,褴褛的衣裳已经很是单薄,面孔之上更是洋溢着焦虑不安的恐惧。

    看起来有百八十人,其中老人跟孩子占了一多半。

    剩下的中年男人们正在警惕的环顾四周。

    发现有朝廷的官兵赶了过来。

    那些人神色之中糅杂着惊喜,但是片刻之后惊喜就变成了害怕。

    因为这些年,朝廷的官兵有时候比强盗流寇还要可恶。

    但是很快,难民们脸上的害怕也没有了。

    因为他们已经身无分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纵然是那些年纪较小的孩子,也表现的十足坚韧。

    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来的官兵。

    薛刚走到前面对那些难民们说道:“诸位老乡,这位是当朝的驸马爷,如今大明的监国之君。还不快快拜礼?”

    所有的难民听闻此言,纷纷不敢相信。

    难以置信的左顾右盼。

    看到大批锦衣卫随着周显赶来。

    难民们当即流露出胆战心惊的神色,惶恐的躬身下跪。

    “起来,都起来。”周显对众人说道:“都起来。”

    周显看了他们一眼,一个个脸色蜡黄,嘴角皲裂,不少人腿脚都挂了荆棘之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