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178章 车驾在凤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天后的早朝,文武百官排班肃立,恭候诏书,却意外地发现没有任何诏书,百官面面相觑。忽然,宦官们集体聒噪,怒吼道:“韩??芫??蹿?椋 卑俟僬嚼醪灰眩?晕??猩?洌?桓龈鐾访袄浜梗?桓抑ㄉ?

    李茂贞大声说道:“陛下任命宰相,韩??垢铱怪疾蛔瘢?苄蹿?椋??涯婺狈从泻尾煌?俊

    昭宗内心是倾向于韩??模?谑撬档溃骸澳忝峭萍鑫り莘叮?薏环炊裕缓擦盅?烤芫?鸩葳?椋?抟膊环炊浴?銮液??丫?谧嗾律辖馐偷拿髅靼装祝?泻尾煌祝俊

    李茂贞无言以对,等散朝之后,来到宰相办公厅,对宰相苏检说道:“奸邪小人结党营私,还跟以前一样!”贼喊捉贼,还扼腕叹息良久。

    李茂贞自认为很没有面子,而韦贻范却还恬不知耻地继续钻营,想继续通过李茂贞的门路复出。李茂贞无比厌烦,让左右人给他带话:“我搞不懂你们这帮文人的繁文缛节,害得我丢人现眼,看我不抽机会把韦贻范安置到?州去!”韦贻范这才改投其他门路,冲着宦官使劲。

    当月,韦贻范果然疏通了所有环节,在宦官的大力扶持下,重新拜相。这一次由姚洎来撰写诏书。

    按照惯例,皇帝任命宰相时,宰相应该谦虚地推辞,表示自己才学不够、德望欠缺,不足以胜任尔尔。然后在群臣及皇帝的执意坚持之下,才能接受任命。

    而韦贻范却绕过了这些虚伪客套的形式主义,接到诏书之后,立刻上疏谢恩,次日就急匆匆地到岗上任。

    那一天,是8月27日。仅仅两个多月之后,11月14日,宰相韦贻范因病医治无效,于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逝世。用他短暂的职业生涯谱写了一曲厚颜无耻的挽歌。

    在韦贻范短暂的丁母忧期间,曾向朝廷推荐了两个接替相位的人选,姚洎和苏检,而这两位也同样是宦官势力和李茂贞的倾向。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姚洎还算保持了一颗清醒地头脑,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更知道这时候的“宰相”跟无助地昭宗皇帝一样,都是受人控制的傀儡,而且还要时刻准备好背黑锅,下场通常会很凄惨。所以姚洎先征求韩??囊饧?

    韩??毖圆换涞馗嫠咚??詈帽鸾邮苋蚊??固嵝阉?灰??怂?娜?依闲《荚诔ぐ玻?谥煳碌目刂浦?拢??抑煳碌拇缶?劭淳鸵?衔Х锵瑁?鹿俸凸匚骷?懦?槐OΓ?蛞弧??园桑??嗔孔爬窗伞

    于是,姚洎声称有病,难以胜任宰相之位。

    随后,苏检出任宰相。

    【凤翔之围】

    朱温从太原解围之后,班师河中休整。宰相崔胤亲自赶赴河中,催促朱温攻打凤翔,他声泪俱下地向朱温控诉宦官们的种种卑劣不臣行径,并称李茂贞阴谋把皇帝劫持到蜀地,苦口婆心劝朱温早日围攻凤翔。

    蜀地,王建的地盘,从来都不是李茂贞的势力范围,不仅如此,王建还把李茂贞在山南的地盘蚕食殆尽。李茂贞劫持昭宗入蜀的说法,显然是崔胤凭空臆造出来的谣言。对此,朱温不予点破,因为他也需要这种谣言,为进军凤翔提供舆论基础。

    朱温大摆宴席,盛情款待崔胤,再次郑重声明: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为了帝国安危,我朱温愿意横眉冷对千夫指,为人民服务嘛。咱们即刻兵发凤翔!

    崔胤激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位帝国宰相,亲自出城到渭桥远接高迎,还亲自为朱温捧觞祝寿,更是亲自为朱温打着板子唱歌,为朱温歌功颂德,歌词也是崔胤亲自撰写。低三下四,奴颜婢膝,极尽谄媚舔菊之能事。

    汴将康怀贞率先锋军向凤翔进发,击溃李继昭。

    凤翔军民大恐,李茂贞把城外居民全部迁到城里,做好了长期消耗战的准备。

    6月,朱温率五万精锐部队进驻凤翔府南面的虢县(今陕西省宝鸡市)。李茂贞集中了全部兵力,向朱温发动猛攻,打算先发制人,待敌喘息未定而予以迎头痛击,让朱温知难而退。不料又被朱温打败,被杀一万多人。

    随后,朱温派孔?统耸こ龌鳎?鼗啬舷麓笊⒐兀?タ肆朔镏荩?潭?蛭鞴タ顺芍荨⒙ぶ荩?瓿闪硕苑锵韪?摹鞍氚?А薄

    凤州、成州,在凤翔府的西南方向,是凤翔势力的战略纵深,而陇州则位于凤翔府的西北面,掐住了凤翔府西面的战略要地——故关。

    在地图上一目了然:渭水由西往东,是一道天然屏障;渭水北岸,由西往东依次是秦州、陇山、陇州、凤翔府。陇山成南北走向,中部偏南留有一道缺口,这道缺口就是故关。秦州增援凤翔、凤翔西撤秦州,都被故关死死地卡住咽喉,而故关又在陇州的严密监视之下。

    现在,陇州被朱温控制,就等于掐断了凤翔西侧的生命线,而南面的大散关也已经被朱温控制。

    东北面的?州也早已经投降了朱温,凤翔已经岌岌可危了。

    朱温亲率大军兵临城下,换穿正式官服,面对城楼痛哭,诉说自己以兵犯驾的缘由,强调自己只是迎接皇上圣驾回京,而非与岐王李茂贞争强斗狠。同时环绕凤翔修筑五座大营,开始了围城战。

    李茂贞的堂弟——?州保大节度使李茂勋,率部增援凤翔,进驻三原。朱温派康怀贞、孔?鸵徽蕉?酥?

    李茂贞动员部队发动夜袭,被打败,休整之后又动员全军向朱温发动反击,激战一天,不能取胜,傍晚时分,当李茂贞撤退时,汴军紧随其后,差一点就攻下西门。

    李茂贞从此不敢再主动出城,老老实实龟缩城内。

    秋雨连绵,粮草供应短缺和疾病盛行的老问题再次困扰着朱温,使得朱温再一次产生了退军的念头。

    目睹了无数次围城战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守军的最佳援军是恶劣天气和瘟疫。

    在商议退兵的军事会议上,有两员将领极力反对,他们是高季昌和刘知俊。他们说凤翔一战,关系重大,有碍天下观瞻!现在,全天下都在盯着凤翔,战斗结果直接影响着他们政治立场,汴军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刘知俊,是朱温东征徐州时候的降将,有勇有谋,正因他智勇双全,才遭时溥的猜忌,从而弃暗投明。

    高季昌,就更不是外人了,他是朱温的干孙子。原本是汴州富商李让的奴仆,朱温初镇汴时,缺兵少将、缺粮缺饷,“开明绅士”李让倾财资助,帮朱温渡过了最初的窘境,于是被朱温收为养子,赐名朱友让。后来,朱温在朱友让的奴仆中发现了一个相貌不凡之人,观其言谈举止也异于常人,于是就命朱友让收之为养子,此人正是高季昌。所以高季昌是朱温干儿子的干儿子,正经干孙子。这孙子可不一般,日后也有一朝人王地主之命。

    高季昌一语道破了朱温的顾虑,无非是李茂贞坚守不出,所以只需略施小计,引蛇出洞即可。

    道理是这样的,可如何才能让李茂贞这个老狐狸上当呢?

    高季昌在军中招募死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骑兵马景报名应征。

    临行前,马景交代后事,说知道自己属于“死间”,不可能活着回来,只求梁王能够兑现承诺,优待其妻儿老小。

    朱温眼眶湿润,握住马景的双手,感叹他的忠义之举,并提出挽留,不愿让他就此送命。

    马景视死如归,坚持前往。

    当时,朱温已经命侄子朱友伦从汴州增援,计算其行程,应该在第二天到来。于是马景就利用这个机会“叛逃”。

    当日,朱温下令,喂饱战马,用牛肉美酒犒赏三军,吃好喝好,准备玩儿命。

    次日凌晨,汴军大营收起旗帜,全军暗中埋伏,不得随意走动,整座军营看起来空无一人。

    马景混杂在接应朱友伦的队伍中,徐徐进发,等出营后,忽然拨转马头,向着凤翔城门玩儿命狂奔,向凤翔“投诚”。

    入城后,马景说有重要情报要亲自面见李茂贞才能说。李茂贞接见了他,马景报告说朱温主力部队因粮草断绝外加瘟疫横行,已经全部连夜撤走,只留下不到一万老弱病残守着军营,而这一万人也会在今晚悄悄离开,机不可失,请尽快追击!

    李茂贞遂派兵?望侦查,果然发现汴营空无一人,也侦查到汴军主力撤退的情况(其实是迎接朱友伦援军),于是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良机,于是赶紧出动全部兵力,追杀汴军。

    毫无悬念,李茂贞惨遭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