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陈胜的人生推演 > 第一百三十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声音越传越远,原本只是陈胜所在的地下修炼室上空。

    随后就是向外传播。

    这声音就好像一个播放器,一遍一遍的播放。

    随着陈胜的书写,在空气之中震动的章句越来越多。

    陈胜此时提着笔,打开一些竹简,出现一些文字,然后就在旁边新的竹简书写。

    他写的是楚庄王第一。

    这是春秋繁露的开篇之作。

    原作之光,以及大经之光,都散发着紫色的光泽。

    这个光泽笼罩着陈胜。

    陈胜沐浴在这双重紫色光芒之中,身体在悄无声息的发生改变,同时他的志气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增大,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认真感受,还是能够分辨出来呢。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

    ?………

    不断的有新的章句出现,声音也不停的在空传播。

    这声音好像有人在吟诵,极为符合韵律,听在人耳中极为悦耳。

    那些羽林卫最先听到这些章句,顿时就是如此如醉,只觉得这是天地之间,最为动听的声音。

    “列阵。”

    一名校尉出现,他修为强横,同时也是修行过兵家之道,原本是在远处巡游,听到声音,循声找来,立刻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有能影响天下的经书出世。

    就如同孔子著春秋,老子著道德五千言一般。

    都是异象纷呈,惊动一时。

    作为一名东宫的羽林卫,他自然明白在东宫之中有这样的经书出世,会引发怎样的好处。

    看着这些痴迷的下属,立刻就叫醒他们。

    “全员戒备,列盾阵。”

    羽林卫作为天下最强的军队,他们的标配是一人一盾一枪一弓,全身着甲。

    听到校尉的指令顿时全员高呼。

    “诺。”

    声音甚至能掩盖原本在空气之中发出震动的声音。

    羽林卫士卒五人一组,迅速将那个地下室的进出口包围起来。包括上方,围成一个圆形,随后在外面迅速出现四个类似的圆。

    就好像有五个大小不同的罩子,一层一层的罩了起来。

    校尉继续调遣兵士。将整个大殿包围的水泄不通。

    “谁人在此书写大经。”

    一名东宫的官员,远远的就赶了过来。

    他是道家之人,太子舍人,太子东宫九官之一。

    “拜见舍人,下官不知,只知道是太子亲自下令我等守卫的。”

    校尉对太子舍人行礼说话,但是却没有放松警惕。

    “哦,那你们继续守卫,我去询问太子,是谁家大贤至太子东宫,有大经出世,这是东宫之大喜。”

    太子舍人没有继续追问,他是太子九官之一,和太子亲近,从空气中震动的声音看的出,应该是儒家经典出世。

    虽然与他本身所在的道家学派有所不同,不过毕竟是东宫官员,自然也是有他的立场。

    “恭送舍人。”

    校尉长出一口气,最怕的就是这些人因为学派问题,闹出什么事端。

    田昭和田彻刚刚到太子妃宫中,一家三口刚刚坐下,酒菜还没上全,就隐约听到有声音在空中震荡。

    田彻眉头一皱,刚刚要发火:“是谁在外面吵闹。”

    随即就隐隐感觉有几分不对,声音虽然微弱,但这韵律明显不是什么杂音。

    “这是大道之音。”

    田昭忽然说道。

    父子两人眼中都显出震惊之色,两人对视一眼,反应过来,异口同声道:“陈胜。”

    两人立刻起身,顺着原路返回。

    两人都是沉默,心中急切,两人也没有运转功法行走,太子自有太子的气度与礼仪,身为大国太子自是不能乱。

    带着十几名侍卫行走,田昭心中各种思绪乱涌,他边走便吩咐身旁内侍,让他们将太子九官全部请过来,同时将太子三少也请了过来。

    这一瞬间田昭身边他可以调动的官员都被他使用起来。

    太子三少,少师、少保、少公这三名对应太师、太保、太公,这是东宫之中除了三师之外,太子可以调动的最强者,每一个都是博士之上的强者。

    田昭坐太子之位多年,根基深厚,能调动的强者极多。

    一路行走,就看到太子家令、太子舍人迎面而来。

    “恭喜太子。”

    两位一见到田昭就立刻行礼。

    “先别急着恭喜,还不知道是好事坏事呢。”田昭双手虚浮,两人刚要行礼,就被他扶起。

    “太子此话怎讲?”

    太子家令见田昭脸色不对,顿时心中一惊。

    “难道那人不是太子请来的?”

    “不是,孤只是在考虑这个大经,会不会出现他说的那种情况。”

    田昭皱眉,思索着陈胜之前的吹嘘,原本他还以为对方在吹嘘,毕竟一部传世大书,不是一个普通少年可以书写,陈胜的资料其实早就在太子的案几前摆着。

    至于给陈胜一个机会,只是给当年那个少年一个机会,真要说和陈胜有几分关系,那只有圣皇知道。

    毕竟最终的决定是圣皇下的。

    “什么情况?”

    太子家令有些好奇。

    “不可说,我们先去看看。”

    田昭边走边说,一行人已经来到那个宫殿的外围。

    空气之中不停的有各种声音在散布。

    之前还只是声音,但是现在宫殿的上空已经有文字若隐若现。

    金色的文字,正是陈胜此时在书写的竹简。

    ……

    “有国者视此,行身不放义,兴事不审时,其何如此而尔。”

    又是一段吟诵,田昭听着听着脸色有些变化。

    这一段的文章是为君主的生死荣辱和行为做出规范,通过诸多的例子说明这些,揭示君主敬事守信的重要性。

    “好个狂生,居然敢为君主立规矩,这是大逆不道。”

    田昭还没说话,太子家令已经是勃然大怒。

    这段话分明就是写给太子看的。

    这是侮辱太子。

    所谓主辱臣死,大齐开国不过数年,臣子血性犹在,岂可受这般侮辱。

    “无妨,这不是给孤一个人看的,这是写给天下人以及后世君主看的,必须要有这样的文字,才是震动天下的文章,所谓大经必然涉及世间的诸多大道。如文王演周易,孔子著春秋这是大道,何须介怀。”

    田昭见到这样的文字,心中反而有些赞叹。

    “果然是先天反王,必然有惊世言论出。”

    到了他这个层次,该知道的其实他都知道,只是看他想不想。

    此时太子九官剩余的一些人都已经到了。

    太子洗马、太子谵事、太子仆……他们都到了。

    陈胜此时在地下室中已经写完了竹林篇,写到了玉英篇。

    “谓一元者,大始也。知元年志者,大任之所重,小人之所轻也。是故治国之端在……”

    ……

    而在外面的田昭他们听到这样一段开头再次脸色一变。

    “以春秋论天人诸子之道,真是好手段。”

    田彻的脸色也是诸般变化。

    在宫殿的上空,一段段金色的文字出现。

    “器从名、地从主人之谓制度,拳之断焉……”

    “以春秋、公羊春秋两本典籍为背景,通过分析两本典籍之间的诧异,来说自己的道,此人之学问,已经不是一般人物可以比拟,学究天人,不知此人文道如何,只怕已经近乎圣道。”

    忽然一个声音在他们身后传来,是太子少师。

    “此人之文章已经有圣道风采,虽然只是四篇,已经有经纶天下之风。”

    “这样文章,这样的大道,此人应该早就名扬天下,为天下贤者,怎么我从未见过与此文风类似的文章?”

    “当真是怪哉。”

    太子少师一脸的困惑。

    田昭则是心中有些迷茫,他虽然是混元道强者,但是毕竟没有真正融入混元,还缺最后踏出关键的一步,对其中的道理看的很明白,对具体的经义却有些不解。

    “少师,不知此人之文章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田昭关心的是这文章会不会达到之前陈胜说的程度。

    “不好说,此书才出四篇文章,思想才可窥一隅,未窥全貌实在不敢妄下定语,说不好,岂不是丢人现眼。但是我敢说此人有一窥圣道之姿,若是太子可以拉拢,最好还是拉拢。”

    田彻说道:“敢问少师,若是此人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呢?”

    少师的脸色变化,缓缓道:“那就要恭喜太子、恭喜太孙,此人就是下一个丞相,下一个周公、下一个管子。”

    “现年十八岁,可传为太孙之臣,可为太孙之将来。”

    田彻明白太师的话,就是此人很牛批,现在就可以做圣皇的臣子,将来可以做太子、太孙的臣子、甚至还可以再传一代。

    “只是太孙臣虽然不认识此人,但是他要真是如太孙所言十八岁,那么就要让他避避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难免被针对,现在他以儒家的两本典籍写出这样的惊世文章,只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田彻点点头,他也明白陈胜的处境,不过想到“大齐董仲舒”,心下还是松了一口气。

    “若是他是儒家之人,就要被文界诸多学派针对了,以会很难。”

    少师想到了什么。

    “怕什么,既然是我东宫之人,上有太子和太师他们,中间有我辈,护他周全我觉得可以。”

    太子少保的声音响起。

    “我等一起去看看,再调动一些羽林卫过来,防止出现什么乱子。”

    一行人向大殿走去,羽林卫让开了道路。

    就在此时,陈胜还在奋笔疾书、他已经写到了王道篇。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望埠镇,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当暗叹这篇开始书写,似乎有奇异的光芒在他的笔尖出现,这光芒斑斑点点的,在文字之上汇聚。

    陈胜写到这里,他的志气已经增加了不少,连续六篇文章的宝光沐浴之下,他的身体强度在急剧提升,志气也在不停的增加,远远超过了刚刚开始的那团志气。

    原本还有些虚无的志气,渐渐凝实,而这些凝实的志气,似乎在起伏,好像其中孕育着生命。

    陈胜却没有时间管这些,他整个人已经沉浸在这种书写之中,没有任何的杂念,陷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

    完全没有任何的杂念,对外界的一起毫不在意。

    他的眼睛之中,天地已经完全转变一条条规则塑造的世界。

    整个世界完全就是由这些规则书写。

    而这些规则在他的眼中就是毫无遮掩的小姑娘。

    “这就是理?”

    忽然陈胜心中有一种明悟。

    “理想国就是由这些理构建而成?”

    思索间,随着不断的落笔,规则向他靠拢。

    陈胜的眼中好像看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那个世界充满了中正志气,天地之间全是正直君子。

    在那个世界的中央似乎有三个人。

    这三个人风采各异,但是都一眼看去,就让人无限崇拜。

    无限的尊崇、任何人都要被他们的魅力倾倒。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天地之间最为耀眼的存在。

    三人都是老夫子的打扮,宽袍大袖,看着就很舒服。

    在他们的周围有十个人影晃动。

    这些人似乎在坐而论道。

    而在这天地之中,最让陈胜注意的就是那世界的正中,那显眼的两个字。

    大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陈胜隐约明白了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儒家的理想国。

    在书写春秋繁露的时候,他无意之间勾连了儒家的终极目标,与儒家理想国产生了莫名的联系。

    这联系让他仿佛有了独特的视角,可以观察这个传说中的儒家世界。

    犹记得孔子的临终之言。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儒乃是周之王官之学,但是一直到孔子,它才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影响天下的学派。

    孔子率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儒这个学派才真正名扬天下。

    孔子死后百年,他的意志从冥土复苏,建立了儒家的理想国。

    随后子夏西河传道,儒门圣贤的名声才天下皆知。

    随着百家争鸣,儒家历经一场场的劫难,与道争,与墨争,与法争,百家争鸣,儒家一家独战天下诸多学派。

    养成了儒家的厚重的底蕴,养成儒家傲视一切的底蕴。

    随着孟子、荀子等儒家后进圣道的出现,儒门渐渐成为文界第一大学派。

    儒家的理想国也不断的朝传说中的大同世界变化。

    他们甚至已经有了简单的大同世界理论。

    虽然很简单,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

    索性,天不弃儒家。

    公羊学派已经有了大同世界的方向。

    三世理论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之中出现。

    只是这时在那最显眼的地方的三个人眉头一皱,他们隐约感觉到,有一种奇怪的东西在天地之间出现。

    似乎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东西。

    儒家理想国内。

    三位大圣高坐天际。

    十位圣道列作其次。

    后面是七十二天人。

    理想国中有奇异的声音响起。

    开始还很远,似有似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清晰。

    一段段文字在空中出现。

    整个理想国发生了震动。

    一些在东宫之中没有被人重视的文字,却对儒家理想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

    ……

    陈胜心神一震,他对这段文章也没有太注意,但是显然,这段文章的意义,远超其他。

    “怪不得是第一。”

    他开始还有些疑惑,这篇为何是整个典籍的第一,现在看来另有他用。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三世思想。

    这或许对整个天下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儒家来说这就是理想国变迁的钥匙。

    陈胜闭上眼睛,感受着理想国中那些理论的变化,他的志气急速提升。

    同时他隐约可以感受到,儒家理想国的天空之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向他流动。

    只是一丝,他的气息就强了一些。

    “这是气数。”

    陈胜豁然明悟。

    同时理想国中坐在第一位的老者,忽然抬头看向天空。

    眼神之中各种光芒流动。

    他在笑。

    陈胜仿佛看到一只眼睛,正在看他。

    那只眼睛中,似乎看透了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

    包含了无尽的沧桑,无尽的智慧。

    这是孔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