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我的出租屋通明末 > 第033章 太湖一号农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杭州城内繁华依旧,让人浑然忘却了国家正值危难之中。

    近几日施粥的工作终于稍显安静了些。

    陈浪便打算进杭州城内转转,寻找新的商机。

    带了一个本地的镖师周安,从施粥棚出来,约么一里多路,进了钱塘城门,便是杭州城了。

    城内街道不论宽窄大多都铺设有砖块或条石,两边是绵延不绝的古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古镇之中。

    只是那熙熙攘攘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赋予了这些街道真正的灵魂。

    人们神情大都轻松欢快,生意也都做的和气自然。

    即便是街头游玩或做买卖的妇女数量也不在少数,江南一带民风开放,可见一斑。

    陈浪看了一阵,时时点头称赞。

    周安道:“不远处就有个大市场,东家要不要去看看?”

    陈浪道:“去,你带路吧!”

    在周安的带领下,转过了两条街,便来到了这个大市场门前。

    一座高大威武的牌坊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吴山花市。

    “走,进去看看!”

    陈浪来了精神,当先往市场内走去。

    这个市场比前面的那些街道还要热闹的多。

    街面全部用上好的条石铺就,两边的建筑更加高大整齐。

    商铺琳琅满目,丝绸,扇子,糕点,小吃,手工艺品,日常用品,小型书店,应有尽有。

    让陈浪眼前一亮的是,在这些商铺中,居然还有一家专营洋货的

    这家铺子非常大,连续四间,比周边的铺子都要大两三倍,店里挤满了客人。

    铺子里西洋镜,钟表,玻璃瓶罐,玛瑙制品,西式椅子凳子等,品类非常丰富。

    铺子前也有相当多的人驻足浏览,生意非常火爆。

    只是那西洋镜,钟表,玻璃等,做工粗糙,远不如现代时空的工艺精美。

    尤其是那玻璃制品,颜色灰暗,杂质又多,实在有些不入眼。

    如此,陈浪就放心了,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和他竞争。

    明代后期虽然已经放开海禁,但走私已经形成规模和体系,朝廷无力管辖,这些洋货八成都是走私来的。

    说到海外走私,现在全被郑芝龙垄断。

    大明海外的生意基本都被郑家包了,而且几乎不交税。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郑家一点也不为过。

    逛完这条街,再没有新的发现,陈浪便吩咐回粥棚了。

    回到粥棚后,刚好吴越也在,陈浪便把吴越叫到一边,给了他一个秘密任务,查出吴山花市那家洋货店的进货渠道和店主的情况。

    吴越拍了拍胸脯道:“包在我身上。”

    陈浪道:“越快越好!”

    ...

    下午,一个陌生人说要求见陈浪。

    镖师带过来后,才知道,原来是林思源的一个家仆,专程来给陈浪送信来的。

    陈浪拆开信一看,是林赞画给他推荐了一处开荒的地方,湖州吴兴以西的一处低洼湖泊。

    这处湖泊紧靠太湖边,由于水位时高时低,常有涝灾,虽然土地肥沃却没法种庄稼,实在是可惜。

    此处原先也有缙绅大户试图开荒但都没有成功类的设施。

    接到任务的镖师不明所以,但想来东家是要烧砖建水闸吧。

    ...

    回到集贤书院后,陈浪就发布了新的命令,将钱塘门外的流民,往吴兴搬迁。

    由吴越和苏方正协同负责。

    吴越负责流民的运送和安置,苏方正负责流民的疏散。

    苏方正虽然是镇远镖局的二当家,名义上归吴镖头管,但实际已经是归陈浪直属领导了。

    陈浪此举也别有用意,那就是让老万通镖行的人马不能太过抱团。

    如果这些人以后铁板一块的对付自己,那就不好办了。

    随后,陈浪专门拜访了吕家,请他们联络几个可靠的商家合作,分别负责车辆,船只,帐篷,锅灶,衣物等的供应。

    吕家也是欣然答应,依靠自家在本地的人脉,很快便给陈浪找到了几家靠谱的合作商。

    往后的几天,钱塘门外流民的数量终于开始慢慢减少了。

    陈浪手里的银子却是哗哗哗的往外流,按李莹给他的单子,第一天订购各种物资就花了五千两,往后每天还有好几百两的支出。

    这么算的话,管理五千流民,陈浪的财政绰绰有余,要是上升到一万人的话,肯定会吃紧。

    于是陈浪又拜访了一次吕茂源,拓展了一项新业务,玻璃杯。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的定价大致为,从五钱到二两不等。

    这价格比陈浪想象中的要低,不过他也没太计较,毕竟这只是最次的那种货色,拿出来试试水而已。

    订货数量嘛,吕茂源拍胸脯说,有多少收多少。

    吕茂源见又有了发财的门路,当然乐的合不拢嘴。

    陈浪每日又多增了一项五百两银子的收入。

    本来还可以更多,不过陈浪仍旧克制着,银子够用就行,多了用不掉反而是麻烦。

    只不过陈浪这个人在他眼中又蒙上了一层迷雾。

    按陈浪自己的说法,是个杂学家,甚至是发明家,这些商品都是他自己发明并生产出来的。

    吕茂源见多识广,对陈浪的说辞将信将疑。

    更让人疑惑的是,即便是掌握了技术,但这些玻璃杯子是在哪里铸造出来的?

    难道是陈浪老家泸州,但也没见他什么时候运来的呀?

    最后一想,陈浪改造沈宅和建造酒坊的时候,有大量的物资通过船只运进,怕是里面就藏有运玻璃杯和折扇吧。

    毕竟这些东西都极其金贵,陈老板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最后吕茂源只得放弃琢磨这些事情,他害怕引起陈浪的警觉和反感,毕竟这是棵大摇钱树,可千万不能弄丢了。

    陈浪手下的人也迷惑了,没见东家搬运过玻璃杯子啊,这些杯子就像从天而降的一般。

    于是有些流言便传了开来,说是陈浪会道家的一些神通,如搬运术等,传的神乎其神。

    陈浪从李莹那里得知了这些传言,大为皱眉,在心里暗骂了两个字卧槽。

    不过又一想,无所谓,反正又没有公安机关来查自己搞封建迷信,你们猜就猜去吧,保持点神秘感,也有助于增加自己的威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