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 > 第76章 定远张氏的决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应天最近的风向很不对味,浙东集团在退潮,刘伯温死在了青田老家,旧元集团也被砍得七零八落,朝中只剩下淮西集团。

    淮西武将在离开应天,西南,西北,东北,唯独应天越来越少。

    下官劝岳父大人该退一退,明哲保身,岳父大人并未理会下官,只觉得现在是淮西集团激流勇进之时,下官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挣身前名,谋身后事。

    下官虽在淮西集团有一席之地,但也要为张氏一族考虑,若他日定远张氏有难,望殿下照拂一二。”

    临行前,张立明的话让朱??出乎意外。

    敏锐的政治嗅觉让这位嗅到了应天诡异的气氛,而此行生死未卜,要为身后事谋。

    更准确的说,张立明考察了他一路,直到最后,才说出这句话。

    定远张氏起源于清河张氏,发迹于宋仁宗时期,在元庭统治下算是半推半就,并没有提前押注老朱,老朱大势已成定远张氏遂后和胡惟庸联姻,正式进军朝堂。

    一个女婿顶半个儿,张立明在胡惟庸集团的权重很大,想要做出切割根本不可能。

    但张立明有很强的政治第六感,在做政治切割。

    北上第二次如赴死般的议和,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也为此,定远张氏已经在做分家处置,会将张立明一脉及自己爷爷之下众多族人迁入兰县,另做兰县张氏一脉。

    世家的分家是可怕的,也是下血本的。

    从此之后定远张氏一脉族谱上将会彻底的剔除张立明及以下的几个堂伯,唯一可做联系的只有张立明的亲爷爷。

    而兰县张氏将以张立明的亲爷爷为祖亲起源。

    在没有必须要的理由下,这就是两个张氏,不会做过多的联系,且一旦到了必要的时候,兰县张氏会踩着定远张氏重新崛起。

    如果有一天定远张氏出事,活着的定远张氏族人就会迁入兰县张氏,当然,这仅仅是定远张氏其中之一的选择。

    世家的可怕远远要比皇族可怕很多。

    为了血脉的延续,所作出的决定是超乎寻常的。

    张家枪法,便是张立明的投名状。

    家学之所以被称之为家学,是因为其从不外传。

    整套张家枪枪法一千二百字口诀,三十二路枪术,将枪术中的刺、扎、撩、拨、拦、拿、崩等枪术都讲解了清楚,其中回马枪和崩枪术是最厉害的两个。

    回马枪自己研究怎么都研究不透,但掌握了口诀要领,就要简单很多。

    崩断他长枪的崩枪术,更像是一种抖动,通过发力的技巧在枪尖形成巨力崩碎敌人,是解枪的一种。

    这真就是绝学了。

    至于具体的来源,朱??觉得跟宋太宗,宋仁宗时期的杨家有关。

    三十二路枪术如果融会贯通,最少也是一名名传史册的名将,如果没有,那就是继学而来。

    元朝百年,不足以毁掉华夏世家传承。

    当再次华夏正统出现之时,一个又一个的世家会从各种各样的地方冒出来。

    “冯将军,沐将军,孙将军,吴将军。”

    朱??护送着使节团来到了青石川,直到接近营地了冯涛才带人前来迎接。

    “末将冯涛,沐英,孙德,吴研拜见殿下,张大人。”冯涛四人迅速的参拜。

    “诸位将军不必客气。”朱??上前搀扶,看起来几人都一脸疲惫。

    “请殿下,张大人入营歇息。”冯涛起身说道。

    “不了,我们直接北上,就不入营了。”张立明摇了摇头。

    “过了青石川便是交战之地,十分危险,我们会派出五千骑兵护送使节团至红水,看到使节团安全进入北元军营之后再撤回来。”冯涛犹豫了一下说道。

    张立明摇头一笑,退后几步对着朱??和冯涛众将作揖一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殿下,诸位将军,就送到这里吧。”

    “若连这区区军镇都过不去,又如何深入那北元核心。”

    说罢。

    张立明转身回到了座驾,张立明决然的声音从马车内传来,“出发!”

    咕噜噜!

    车队缓缓的驶离了原地青石川。

    朱??站在青石川上心情复杂的盯着远去的使节团。

    一路的平原丘陵地带,使节团渐渐的远去,直到看不到踪影。

    没有人知道前方等待使节团的究竟是会是什么。

    包括使节团自己。

    朱??很佩服那些凭借着一身胆气就出入敌国的英雄,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他的身上,他觉得自己会做不来。

    如今亲眼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情难免复杂。

    华夏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孤勇者,这样的孤勇者越来越多,从未消失过踪影。

    他们为了华夏王朝而毅然决然的奋战着。

    “殿下,外面风大,回营吧!”

    和朱??一起的还有冯涛,沐英几位将领。

    久久凝视,朱??还是摇头催马返回了青石川军营。

    青石川没有卫所。

    是临时搭建的营寨和连绵的帐篷,两万多兵马就驻扎在军营之中,防守青石川。

    青石川是一个巨大的隘口,在两座大山之间,连通着秦川盆地和青石盆地。

    隘口宽度达到十二里地。

    防守分属左右两营,左营为主,右营为辅,辐射这十二里之地。

    青石盆地便是和元骑交锋的主战场。

    昨夜亥时九点三十几元骑开始动作,午夜时分在青石盆地露头。

    和元骑碰撞如家常便饭的众多将领迅速的做出部署,在子时三刻与元骑正式的发生交锋。

    炮火轰炸,元骑猛冲不散,冯涛下令放开了青石川的口子,引青石川骑兵全员冲击,并命令步卒以拒马枪封锁了青石川。

    在秦川盆地展开了一场超过一万骑兵规模的交锋。

    战略目的自然是想要全歼元骑。

    以信号弹引炮火轰炸元骑,炮火的轰炸主要还是以惊战马为主,造成的杀伤力并不大。

    军中配备炮火作战的战斗方式已经由来已久,无论是元骑战马和自己一方的战马,都在进行着炮火训练,来培养战马适应炮火轰炸的轰鸣声。

    主战力还是以骑兵厮杀为主。

    主力骑兵围,逼,切割元骑主力。

    而元骑以散骑的方式不断俯冲前卫,宁正带领骑兵将元骑散骑击退,随后元骑便开始撤退。

    骑兵的撤退基本上没有人能挡得住,拒马枪也不例外。

    元骑冲开青石川拒马枪之后,便展开了一场在青石川上的追逐战。

    直到元骑撤退至红水之后,冯涛这才下令收兵。

    这就是昨夜交战的全过程。

    元骑冲阵伤亡重一点,但青石川守军这边也差不多。

    不是决定性的战役。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证青石川不失,等待永城候的来临。”冯涛说着近段时间的战略。

    不少军令直接都指挥使司直接下达给冯涛的,冯涛对具体战事的了解要远比他清楚。

    “减员三千二百人,伤者四千人众,其中重伤不能再战一千二百余人,殿下正好过来,那就一并将重伤人员带回王府军镇疗养吧!”沐英疲惫的靠在软塌,旁边的宁正呼呼大睡完全没有醒来的意思。

    前卫采用的是主将换防,熬了一个大夜的将领第二天就从青石川撤回去一位主将负责前卫的防务,前卫的主将回到青石川休息。

    青石川虽然是主战地,但要比前卫要轻松很多。

    “好!”朱??点了点头。

    “战损线在七成以上,如果在这几日战损线还在持续下降,末将就要从王府军镇调兵,殿下也做好准备,顺便可以将青石川当做练兵之地。”

    “百日训练不如一战。”冯涛又跟着补充说道。

    现在还能撑住,但如果元骑继续发动如昨夜那种规模的进攻,就要调兵。

    “没问题。”朱??继续点头。

    并不是说将王府军镇以及整个兰县的兵马全部屯集到青石川,就能够元军决一死战。

    将整个兰县比作一方军团的话,青石川就是前锋,前卫就是中军,他的府兵就是后军。

    遥遥相应的靖虏卫就是右路军。

    正在筹建的凉州卫就是左路军。

    主战场在前锋,中军负责策应前锋,左右路负责威慑及伺机而动,后军就是保护粮草运输。

    正如兰州四大仓廪分开放一样,前卫和四大仓廪同样是这样的关系。

    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被人给一棒子敲碎了。

    而秦川就是粮道,不惜代价的在一路连山撒进去数千的兵力,就是为了保证运输往前卫的粮道不受干扰。

    在没有发动总攻之前,这样的结构任何一个都不能被改变。

    “报,使节团过了红水,和元骑接触,被引向了元军营地,斥候不敢过于深入,但看起来应是平安无事了。”

    正交谈着,斥候丛丛来报。

    听到汇报的众人总算是松口气。

    “总算是悬心落地了。”朱??也跟着长松一口气,在青石川逗留如此之久,也是为了等待使节团的消息。

    现在,总算是听到了一个算是不好的好消息了。

    不好的是,与元骑接触,就代表着他们彻底的与使节团失去了联系,无法再帮助使节团。

    好的事,使节团平安进入元营,接下来就纯粹看张立明的三寸之舌,说动脱火赤部统帅放行北上了。

    “报,元军似乎,似乎向我们派出了使者。”

    “报,元军使者在大营外求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