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抗战之烽火燃血 > 第104章 军歌和女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10月8日拂晓,模范旅5200名新兵分成两团一营,在各级教官的组织下穿戴装备,然后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出军营小】

    【说】

    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苏州这座古城依然沉浸在一片静谧安详中。

    模范旅的士兵踏着整齐的脚步行走在青石路面上,朦胧的晨光中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

    第一团已经接受了两天的军事训练,纪律比女兵营和第二团要好一些,因此由他们走在最前面。

    全副武装的士兵静静地行走,几乎目不斜视,军容整齐。

    莫凡要求模范旅的所有军官和士兵一起走路,以身作则。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为孙可大和黄永明,其他各级教官也没有特权,与士兵一样全副武装的行军。

    女兵营后面跟着的是辎重队,负责运输各类物资。

    由于京沪地区的铁路和公路都被军队征用了,模范旅根本找不到汽车来帮助运送物资,主要的运力依然是骡马。

    一些起得较早的老百姓看到了这支出城的队伍,在边上小声的议论着。

    新兵中有大概两成的人为苏州本地人,此刻离开苏州古城,他们心中少了许多留恋,充斥着的是杀敌报国的期待。

    为了避免暴露在鬼子间谍的眼皮下,莫凡禁止部队打出军旗。

    走出城门的时候,天边终于出现了一丝曙光。

    模范旅渐渐走入了曙光中,整齐的脚步声越行越远。

    汉娜小姐几乎成了莫凡的御用记者,随时都用徕卡相机和手上的钢笔记录模范旅的点点滴滴。

    她所抓拍的一张张照片,在未来将会有无尽的价值和意义。

    法肯豪森将军和诺沃特尼上校站在古城的城墙上,看着消失在晨光中的独立旅。

    扬森中尉和十名日耳曼教官随独立旅一起开赴松江,协助训练新兵。

    法肯豪森将军与诺沃特尼上校的表情有些感慨与唏嘘,莫凡给他们的震惊越来越多,在两人看来,莫凡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演说家和实干家。

    这个年轻的中国军官几乎说到做到,他有抗敌保家的意志,更有睿智的思想。

    这样的方的女兵营也在大声的高唱军歌。

    刘福生已经告诉女兵们,旅长给了他们三天的时间,不用向男兵一样日行百里。

    但是女兵们根本就不领情,叽叽喳喳的吵闹着要和男兵一样保持训练强度,不搞特殊化,军营里没有女人

    面对600名叽叽喳喳的女兵,刘福生感觉一阵头大。

    拉练开始之后,女兵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不喊苦,不喊累,紧跟男兵的脚步。

    她们中间许多人前两天还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和大小姐,今日便已经像个普通丘八一样,背着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走在行军路上。

    莫凡从女兵营旁边走过的时候,也被这群坚韧的姑娘震惊。

    看到旅长就在旁边,女兵的士气更加旺盛,高唱军歌的声音也更大。

    临近中午的时候,部队在道路边短暂休息,吃干粮补充体力。

    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兵和伤员拥挤着道路,他们灰头土脸、伤痕累累、满脸颓丧。

    眼中看不到一丝军人独有的光彩,看不到希望,有的只是无尽的疲惫和麻木。

    当看到在路边休息,穿得干干净净,就好像仪仗队一般的模范旅官兵时,有人甚至当面冷笑起来。

    模范旅的士兵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战场,看着缺胳膊少腿、看着伤痕累累的老兵从自己的面前缓慢走过的时候,很多人甚至停止了咀嚼食物的动作。

    战场到底是何种样子的?为什么他们会变得如此麻木与伤残?

    军人保家卫国是本分,受伤是荣誉,是英雄,不应该这样啊?

    新兵心中充斥着疑惑,体内澎湃的热血因这些疑惑凉了几分。

    莫凡和孙可大站在路边看着源源不断的残兵,两人都微微皱起眉头。

    “老营长,前方战局的恶劣程度怕是超出了你我的想象,小鬼子的攻势越来越猛了。”

    孙可大无言颔首。

    莫凡又道:

    “部队需要重新选择一条道路,否则无法按时抵达松江。”

    两人当即对着地图研究起来,等到新兵们啃完干粮之后,部队开始转向南方行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