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 第240章 没地种的百姓就是隐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朱的想法很纯朴,也很直接。

    好的农民,就是那些在地上安心耕种的农民,

    有恒产者有恒心,最重要的产业便是地产,在华夏的观念中,什么花里胡哨的都不如一块耕地强!

    农民不种地,不仅国家税收没地方收,而且还容易产生街溜子,古代的街溜子可与现代的完全不同,

    说得好听点叫游侠,说得不好听就是盗匪,纯粹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朱元璋还叫做朱重八的时候,便是给地主家做佃农,

    虽然他厌恶地主,但他也知道,若没有这块地,自己家只会过得更惨,

    所以建立大明之后,老朱一直把农业当作是立国之基!

    朱元璋微微皱眉道,“就业?农民不好好种地?去就业?国家岂不是乱套了?!”

    徐达也是不解,看向刘秀,不知自家女婿是何意,

    他理解的是,自家女婿想让大量的百姓经商,可商道终归是奇淫小道,产生大量的商人只会扰乱国家秩序。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担忧的问题,因此他才如此不遗余力的打击商人!

    可是,朱元璋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打击的商人大多是民间商人,而对于官商合一的大族,朱元璋对他们的态度却很暧昧,

    没明确说可,也没明确说过不可,

    而在洪武朝之后,这个趋势便一发不可收拾,有官场背景的大族,疯狂的兼并土地、吞并小商人,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巨头,

    这些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家族,甚至影响着朝政发展,隐瞒着大量土地和人口,致使朝廷财政迅速衰竭,

    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税制改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

    万历年之后,明朝便是江河日下,一发不可收拾。

    刘秀说道,“陛下,吴地的百姓与其余地方的百姓不同,吴地水网密布,并没有那么多的成片耕地,就算大宋时开发了湖稻、河稻,但与终究比不上燕地那般广阔的耕地小说

    朱元璋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刘秀继续道,“可吴地的人口却是燕地人口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一处老朱的历史视野毕竟不如刘秀,朱元璋是立于现在往后看,而刘秀则是立于未来往前看,

    人力有穷尽时,可做为后来者的刘秀,在心里早就了知道大明的历史所有发展历程,

    刘秀摇摇头道,“陛下,您还是看得近了。”

    朱元璋愣了下,咱活这么大岁数,

    还从未有人与咱说过,咱眼窝子瞅得近呢!

    老朱不服气道,“那你说说,咱说得哪里不对了?”

    刘秀说道,“您想的法子,若是只是经管这大明一块地方,是没问题的。”

    “可如今大明拓边向外的战略已启,倭岛亦是大明疆土,未来还会有更大量的土地,更大量的人民。并不是其他地方都像中原地区这般有着大量的耕地,等到那时候,该如何是好?”

    “先不说将不将被征服土地的百姓算作大明人,就说这大明的人口若是激增的话,陛下的法子还好使吗?”

    “到了那时,人多地少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没了地的百姓只会更加危险,何不防患于未然,直接就于现在架构起商业体系,寻到种地之外其余谋生的法子。”

    “如此,才是正路!”

    刘秀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逻辑条理清晰,把老朱心里已经说得信服了七八分,

    如今洪武朝大明在册人口一千四百万万,便是一亿四千万人口,

    要是真如刘秀所言,人口破了两千万万,三千万万呢?

    华夏地区的耕地是恒定的,人口大量增长后,必然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

    到那时有该怎么办?

    还用迁移之法?!

    不可能!燕地的耕地也是有限的啊!

    想到此,老朱只能嘴硬道,

    “那人口也不能涨得那么快吧…”

    刘秀摇摇头,“非也,陛下可记得我当日在朝上所提的宗室财政?”

    朱元璋闻言猛地一振,166小说

    这他如何能忘啊?!

    皇子皇孙才多少人?

    十年二十年后都会增加到那么多人!

    各何况是以整个大明百姓为基数呢?!

    一千四百万万的人,十几二十年后,又会增长到多少人呢?!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