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华制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节的包头同样的热闹,甚至说,比往年来说,繁华许多。说实话的,这大半年以来,包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大量织布机开始在包头扩展,仅仅是包头近处的乡镇,就有上万台织布机,还有更多的织布机拓展到了周围的,大同,绥远,甚至是遥远的太原,都有不少的织布机。

    大量织布机的出现,让无数的农民转换成为了织布工人,包头采用的是提供原料,回收成品体系,一匹布的加工费用并不高,对于没有太多经营门路的普通的农民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收益了,不少的村民,或许一年的活钱,也不过是一两块而已。

    勤劳的人们借助这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丰厚的报酬,4个人的一个家庭,每天可以获得1.5甚至是2元的收入,这可是银元,一个月干下来,很辛苦,可45到60个银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曾经只是耕田的农民收入水平来说,已经算是很高的了,要知道,之前的王三江,依靠着丰年,还有棉花的紧俏,才获得了5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这样他都满意了,一家四个劳动力,可以获得少则9倍,多则12倍的收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小】

    【说】

    虽然织布的家庭,没有种田的粮食,吃饭的话只能够依靠购买,可是一个月多出来十几元钱,甚至精打细算下来,多出20多元,30元左右,是没问题的。

    农民尚且如此。那些包垦公司,还有整个西北系列的公司干活的工人。最低的标准也是一个月15元,一些比较兴盛的公司。比如是面粉厂,还有砖厂等公司,一些一线工人,可以获得30元甚至是更高的收入,特别是从各地招募而来的技工,他们的工资更高。

    丰厚的收入,普通的人和农民们以储蓄为主,年节的十分,还是会拿出来部分收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宽绰的腰包,会带来更强大的购买力,跟其他乡镇不同的是,这里有专门的市场。

    大量工厂的兴建,一个个超级集团的建设,从包垦公司,到棉纺织厂,再到建筑公司。水泥厂,每一个工厂都是一个巨大人力的海洋,还不说一些临时的小厂,大量工厂的建立。产生了一连串的工人,仅仅包垦公司记录的,在包垦公司发工资的工人数量。就达到了15万之多,其中大头是包垦公司和建筑公司。这两大公司,拥有超过10万的工人。接下来,是水泥厂,棉纺织厂,这些拥有着较高收入,且来源稳定的工人,成为了城市化的先锋,也是购买力的代表之一。

    谁也没想到,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这些大名鼎鼎的大城市,是在西北边陲的包头,30多万人城市,仅仅是工人的人数,就惊人的达到了40%以上,这在中国,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以此为依托,衍生出来第三产业,服务业,餐饮业等,让包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业海洋,15万来,仔细的研究缝纫机的结构,基本的缝纫机理很清楚,杨元钊找了一批人,稍稍的改装了一下,用创造性的踏板代替了手摇,解放了双手,裁缝们可以用两只手来控制着缝纫机,极大的增加了效率,这对于电力还没有彻底保障的包头而言,是一个几大的突破。

    脚踏板,在动力结构上面,不是惊世骇俗,甚至以原有的缝纫机为基础,动力和机械工程师,简单借助着机床,都能够设计安装出来,这一项发明,让所有人都惊叹,人人都说这个是一个瞩目的发明,一旦推向市场,家用的领域,绝对会超过胜家。

    杨元钊在得到了完整的样机之后,就着手准备制衣厂的项目,至于缝纫机,会安排一个小厂,对他进行生产和研究,在钢铁没有完全自产之前,缝纫机这样的东西,不具备大幅度的推广和提高的可能性,只是依靠他来生产各种钢铁零件,他没这个功夫,也做不到。尽可能的降低部件,生产了3000套的部件,然后找机械车间,组装成缝纫机,工厂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借助着四大家完善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在全国开始招募,从全国各地,找了差不多3000名裁缝,成立了包头服装工厂,以包头纺织厂的布匹为原料,加上一些后世的设计,比如说纽扣,拉锁之类,这些东西,不占分量,数量相对也不大,在包头没有能力生产之前,先由一体机进行提供。

    裁缝们开始,对于这些东西很不习惯,特别是缝纫机,在经过了几轮筛选之后,只有一些年轻的,可以熟练掌握缝纫机,杨元钊也不在意,又从工人之中,挑选出手艺好的,年轻的,脑子灵活的,把她们集中到一起培训,后世的缝纫机工,也是熟练工,却也可以从培训之中获得,只要老经验的师傅,她们把加工的步骤给讲清楚,然后一步步的熟练就好了,刚开始,他也没打算弄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内衣内裤,秋衣秋裤,普通的裤子和牛仔裤,还有普通的外衣,这些,需求缝纫机的地方少一点,毕竟现在的缝纫机,只能够缝直线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线,花边了,钉扣了,还有其他的,都没有研究,可是就是这样,缝纫机也显示了强悍的能力。

    整齐和双排的线,一次性成型的裤管,还有衣服的一些设计,借助着缝纫机,一个熟练工人,可以很快的完成一条裤子,这对于精工细作的老师傅而言,简直是一个让他们震惊的东西,他们之中,能够被称为巧手的,或许一天能够裁剪一条裤子,一件衣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可是用缝纫机,几乎是十个,甚至是100个的制作,这种速度,简直是梦幻般的,仿佛一匹布下去,随便两下,一件衣服和裤子,就完成了。

    服装产业,就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一般,慢慢的生长,在谁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之下,逐步的发展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