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三十八章 高速重载车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果有一架飞机,凌空的飞过包头,除了无尽的麦浪之外,又多出了不少的东西,一条条宽广的公路,还有就是笔直笔直的铁路。

    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动工开始,包头的铁路走过了5个月的时间,5个月,整整的158天,也就是五个月的时间,无数的工人,开始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的奋斗,一条条笔直笔直的铁路,开始逐步的成型,因为是分段式,合理的利用,基本上,所有铁路的通车时间,不超过的一周,到了最后的半个月,詹天佑所要做的,已经不在了,他只用等待着铁路最终的完成就好了。

    速度上,比之前估计2个多月要稍稍慢了一点,毕竟,理论上跟实际的速度,还是有所差别的,最关键的是,其实人不比使用的那么多,很多都在前期或者等待之中浪费了,后期,詹天佑整合了施工队,把30个施工队分成了13个,扩充了部分施工队的人员,当然了,也遣散了一些,正好包头也需要很多的施工队,这些人基本上回归了包头,现在,13个施工队,一共拥有3400名专业的工人,还有外围的人员,不会超过4万,比起之前十万的参与者而言,不知道少了多少。

    一个个的喜报,报道了包头这边,一个个的体系完成了,特别是之前当总里程超过800公里的时候,没有任务完成的提示,当通车的,以车站为单位的单体线路联通了,甚至是总的里程也超过800公里了。还是没有任务完成的迹象,这下杨元钊有些着急了,难不成,这个800公里,是一个总里程。也就是说,包头必须要修通一个800公里长的铁路才行,那么杨元钊恐怕就只能推动包头到库伦的铁路了,那可是有1700公里,不但长,而且有着重要的军事和战略的作用。

    现在。库伦到包头的公路,正在杨元钊的推动之下修建,相对于铁路,公路的投资不大,以包头的基本盘。基本上不必担心,而且还是分成3年一起修建的,只有3个工程队在哪里,如果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修筑的话,那就必须要向那个方面倾斜了

    看着快要完工的铁路,距离最后完工,还有10天的时候,詹天佑专门的来到了一趟包头。找杨元钊解决问题,因为就在铁路完工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空有铁路,没有火车头和火车皮,难不成,让马来拉么?

    马拉火车,在铁路出现的初期是非常正常的东西,曾经在英国和欧洲。流行了相当的一段时间,那是一段难忘的会议。可是在包头这里,都是重轨。要想让火车发挥他的实力,必须要采用重轨火车,当然了,只是火车头,车厢没办法,毕竟,要想跟别的对接,轻轨还是方便一点,内部流动,容易了很多。

    听到了詹天佑的要求,杨元钊猛然的一动,他虽然推动了铁路的建设,也准备了一些火车头的图纸,却没有最终确定下来,用怎批量的进口一批重型高速的列车的车身和底盘。

    很快的,消息反馈回来,美国和德国,对此并不阻拦,只不过,对方要求最起码也是100节为单位,列车这玩意,从来都不是什么低价的东西,更何况重型的,载重量在60吨,行驶速度在120公里以上的高速重载机车,他们的价格绝对是天价,每节7万英镑的价格,几乎不低于一些小型舰船的价格,这多多少少,出乎了预料。

    200节,就是1400万英镑,,这个价格,不但超过了整个包头已经投资建设的铁路,也超过了被包头寄予厚望,拥有这庞大的产出的白云鄂博钢铁厂。

    消息汇总到包头,所有人都不说话了,这玩意,真的没办法说,谁都知道这些东西极好,120公里,岂不是说,未来从包头到太原的旅程,会缩短到几个小时之内,这个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即便是千里之遥,也只是需要半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真的是传说之中的咫尺天涯。

    几乎是咬着牙,杨元钊用电报告诉德美洋行,答应这个条件,谁让目前的包头生产不出来,即便是在一体机的帮助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当然了,杨元钊如果出国一趟,去美国和德国,说不定可以获得这些详细的数据,可包头现在,情况越来越复杂,秘密的控制包头,几乎等于让包头**于清廷之外,包头的庞大财富,不知道能够隐瞒多久,最关键的是,未来的辛亥革命,无数的混乱,需要他坐镇下来,这个时候,连一两个月的国内旅行都不敢去,更何况远渡重洋前往另外的两个大洲小】

    【说】

    这或许是发展必须要承受的阵痛吧,花费1400万英镑,可以解决列车的大部分问题,只要高速重载车底和车架运输到中国,在这个基础上,重载牵引机车,必然可以完成定型和生产,在蒸汽机和动力领域,他有足够的自信,能够生产出,重量最轻,动力最强,稳定性最好的列车车头。

    电报就这么的跨越大洋,不停的流转,1400万英镑的生意,就这么的谈成了,杨元钊借助着国际贸易,特别是钨精粉和磺胺这两项,吸纳了大部分的外汇,这笔投入,会纳入到铁路的投资之中,目前由他来垫付,未来,当铁路运营获得收益,会首先扣除这部分。

    钱给的痛快了,协议也顺利签订了,杨元钊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200节的车厢,必须最快的速度运送到中国来,有新的来新的,没新的,把旧的脱下来也可以,总之,在一周之内装船,在一个半月之内,要运送到中国,否则,协议作废。

    德美洋行的能力很强,经过了半天多,最终结果确定了,不用一周,英美都是直接装船了,因为德美的要求,使用的都是20节以上的快速远洋船舶,在杨元钊付出了加急费用之后,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把这些高速重载车身和车厢,运输到中国。(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