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条新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4月的包头城,显得有些不一样,一个个的巨大的喇叭,出现在了各个街区和工厂之中,当然了,紧紧局限于住宅区,真正的工厂的区域,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可能放上去的,现在的包头,在完成了集约化和流水线了之后,工作强度相对的比较高,要求工人们上班,保证足够的注意力,这也是8小时工作制的根本,后世无数的经验证明了,8小时之外的工作,等于是一定程度上重复强度,不利于工人的身体,也容易引发大量的矛盾,甚至真正的效率,还不如全神贯注的八小时的,故而,包头从一开始,就避免了这个情况,严格的按照规定的。

    在这个完全没有娱乐的时代,哪怕是通过广播听到一段戏曲,都会引发众人的关注,休闲区域,家庭妇女,或者是老人们听了无所谓,工人们听了,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巨大的喇叭,接了两条线路,一条是收音机,包头目前的3个节目,新闻分为8点,12点,7点三个档次,每次大概是30分钟左右,国内外的报纸摘要,放在了晚上7点半到9点,会依据时间,稍稍延长或者缩小一些,至于戏曲,会放在上午的9点到11点,下午的2点开始一直到晚上6点,晚上的8点到10点,这样一天会保证十几个小时的滚动播出小】

    【说】

    另外一个线路,则接到了社区,包头已经根据户籍,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个的社区,这个社区,体现了过去,里长的指责,负责处理一些居民纠纷。还有传达包头市的一些精神和文件,一些基本的征兵,招工,人员管理,卫生检查,等于是最基层的工作。都会有社区来管理。

    对于这个大喇叭,社区工作干部们,当然是很欢迎的,本身社区工作,就是一个非常琐碎的。千头万绪的工作,很多时候,要跑断腿的,有些福利,只要有一家通知不到,都会产生相当的纠纷,有时候,一天下来。嘴皮子都磨破了,腿也会跑断,七层的楼。一层层的跑和一家家的通知,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一个社区,以七八个街区,会有几条小路,但是住的人可不少,最少也是数百户。多则千户,有了喇叭。按照一个喇叭可以笼罩50米左右的方圆,一个社区810个喇叭。就可以完成全部的通知,最多,工作人员统计一下,分三四次通报,比如选择工人们再家的时间,早中晚的通报,这跟之前一样,一家家的通报,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李强是一名工人,他在机器制造厂工作,作为一个新晋的5级钳工,他的工资很高,才包头都2年多了,之前只是一个逃荒的,家里面的土地因故没有了,活不下去了,这才跑出来,本来是准备的闯一闯西口的,也算是拿命去换一个天地,没想到到了包头,正好包头大范围的招工,李强识字了,还在师傅的手把手的教导之,他说的。”

    刘振华的老乡刘振江,是出了五服的兄弟,一起来到包头,因为刘振江曾经上过几年西式学校,来到之后,也脱颖而出,成为了研究院的研究员,也就是这些工人们俗称的大科学家,他说的话,基本是靠谱的,在刘振华的说服下,李强还是停下了脚步,看着忙碌的工人,略带不信的问道:“几点开始!”

    “好像说是6点。”李强看看手表,这是包头出产白云牌手表,以杨元钊按照老上海表的款式设计的,因为包头的精密机床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都先进,只要基础理念完成了之后,要制作手表非常的容易,这也成为了自行车,普通的电器之后,包头又一个流行商品。

    时间缓缓的流淌,已经是5点50了,只有10分钟的时间就要播出了,李强也乐得逍遥,因为此时,小区的院子之中,在这个大喇叭的周围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广播塔上,研究员们对于发射机的最后一轮调试,终于完成了,几次的发射接受,都完全没有问题,几个播音员也坐到了的桌子前面,他们的前方,三个特制的麦克风对准着他们,这个时代的播音相当的简单,没有后世那么多手段,他们的前方,一个唱片机,还有一堆的纸,都是经过整理出来的新闻稿件。

    特拉斯看了一下时间,5点55分了,对杨元钊点点头,杨元钊说道:“开始吧,大家保持音乐,先放一段歌吧!”

    悠扬的曲调传来,外国钢琴曲,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中国,连饭都吃不饱,或许戏剧什么的,能够来一段,歌曲这玩意真的不多,杨元钊哪里有一些手机铃声,但是那些太超前了,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承受能力的,所以最终选择的是外国钢琴曲,贝多芬的月光。

    悠扬的音乐响起,月光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向下挥洒,而与此同时,整个包头,近万个喇叭,几乎同时的放出了这个钢琴曲,所有听到的都吓一跳,李强也是如此,他几乎是跳着说道:“老刘,真的有声音,还是音乐声!其他的人们,也差不多的惊诧,从喇叭之中不是往常通知的声音,是这样完整的音乐,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只是一个部分的月光演奏完毕,三个播音员之中唯一的男性,刘家人刘玉,他是从美国回来的,比杨悦晚了两年,正好遇到这个机会,用带着山西口音的话语,略带颤抖的发出了包头第一条新闻,包头到张家口,甚至是到太原的铁路,预计会在两周后,全线贯通,两条铁路实现并网,包头到张家口和太原的旅程,会从原来的10个小时左右,减少到5个小时左右,极大的方便了出行

    刘玉不知道,他的这一条新闻,对于包头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新闻,可是对于无线电的历史,甚至是中国史都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存在,此时的他,还没有舒缓紧张的心情,几乎是带着颤抖,完成的第一次的播报。(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