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零三章 潜移默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包头新军营地,确切的说,应该是陆军营地,现在的包头,已经组建了超过10万人的陆军部队,按照欧洲的军事理念,并没有以镇作为单位,而是以师作为单位,参考了后世的标准,一个师的人数,控制在15000人左右,加上后勤和一些其他的人员,也不会超过2万人,可以说极为精简。

    完善而标准化的后勤,让军队的战斗力迅速的提升,200支awp11,相对于总量来说太少了,专门的适应性训练,只不过是让特等射手们,逐步的熟悉用瞄准镜的步枪,争取在演戏之中,发挥作用,而更加让冯玉祥看重的,还是包头量产的马克沁。

    拿到的马克沁,数量不多,却在射手们不间断的72小时的射击之中,逐步的测试出了真正的水准,相对于原来的马克沁来说,现在的马克沁射速更快,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一条弹链会很快的设计完毕,设计独特的装弹器,可以一次性完成的30发左右的子弹的安装,熟练的装弹手,甚至可以保证,3分钟之内,完成一个1500发的弹链的安装,这对于对子弹需求很大,需要压制火力马克沁来说,极为重要。

    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冯玉祥倾向于现在的马克沁,更何况其他方面的数据,新式的马克沁一点都不差,,,因为子弹的口径小了,装药量等方面也变小了。威力上稍稍的弱一点,可独特的设计。包括对于枪管上面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重量和体积。把多余的都给加强到增加威力上面,这一把机枪,穿透性良好,射程比之前的超出了20%左右,这对于压制火力的马克沁开说,也相当的重要。

    权衡全面的威力,是超过了之前的马克沁,加上新式步枪等的服役,在一定程度之上。军队在子弹投射方面整体的实力,比别的更加的强横,一定程度上面,算的上提升了新军的整体实力,至于重火力上面,包头已经是世界标准了,即便是英美的军队,除了一些精锐部队,否则。不会全面的装备108和155重炮,还有几乎达到百门75炮,哪怕这个方面持平了,60、80、120毫米的迫击炮。成为了营以下的支援火力,算下来一个师居然会有500门炮,虽然大部分都是迫击炮。但是这样的火力配比,也足以让这个师武装到了牙齿了。

    武器上面提升。让新军士气大振,甚至影响到了军官。先前跟着冯玉祥或者王金铭来到包头,基本上从最基层做起来的军官,都已经担任了团以上的职务,可是对于底层,营连排的军官需求,包头的缺口一直都很大,虽然他们也通过内部的调整,比如说,内部培训班,让一些高级的军官言传身教,提升是有,但是效果不高,毕竟真正的有留学,或者是实际能力的,也只有那么几个,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专业技能方面,提升的并不明显

    包头从新军建设起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不遗市民们的出行会更加的便捷,商业活动和货品运输,会更加的畅通。

    一个标准的,整个人身上都透着军人气息军官,对一个还可以看得出是学生模样,带着一丝单薄的年轻人说道:“宗明,怎么样,我说的对吧,包头这边,才是中国的希望,孙丈夫很伟大,他提出了很多卓越的注解,但是他更多的是空谈,你看他从来都没有讲过,获得政权之后,要怎么建设中国,要怎么赶超世界一流,包头什么都没有去说,只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借助着实业,积累资金,借助着强悍的师资力量,开启民智,让人民动的,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之下,立足于国内的,人民富裕了,商人富裕了,整个城市富裕了,家国才能够真正的稳定安康。”

    话语平实,张举(字宗明)看着同宗大哥张园,心中一阵阵的感慨,他来到包头的2个月,看到最多的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他是留日学生,在留日期间,加入了同盟会,感召与孙中山的号召,回到国内,伺机革命,2个月前,突然接到了张园的信,这才来到包头,本来是想在新军之中发展,顺便来感化大哥,却没想到,却是被大哥给感化了。

    没来到包头之前,他或许会认为,包头同样是一片黑暗的地方,官商勾结,为富不仁,但是真正深入了解,却不禁为包头的强大而赞叹,杨元钊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几乎是以一手之力,在中国的西北边陲,建设了一个工业基地,无论是钢铁,还是机械制造,甚至是铁路和火车头,这些即便是日本都没有的东西,在他的手中一一的实现,这都是切切实实,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相反,他们的领袖,却在日本那边,对着革命指手画脚,提出的10万公里的铁路计划,根本就没有下文,只是一句口号,而包头,却真正在做,现在听说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万公里小说

    两相对比之下,孰强孰弱,简直是一目了然,最关键的是,包头吏治清明,民众生活幸福,本以为温饱已经是天皇盛世的局面,在包头这边,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小康,富裕,这一步步的目标,让人向往的同时,也忍不住的向它靠近,几乎毫不犹豫,张举的心中有了决断。

    “大哥,我都知道,我会留下来,为包头的发展尽一股力量!”

    类似的事情,在低级军官考察团之中,多次发生,以老带新,用最平实,最真正的视角,用堂堂大势来说服别人,总比洗脑和虚假来的强的多,包头的发展,也给了这些开眼见世界的人信心,除非是那种彻底洗脑的死忠,剩余的,都转变过来,成为了包头发展的基石,这一幕不但在军营之中,在研究院,在各种工厂,都是时有发生,包头正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无数的力量,向他汇聚,这些会逐步的从量变到质变转换,一旦转变完成,会轰动整个世界。(未完待续……)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