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四十五章 造船起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潜艇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接下来杨元钊的欧洲之行,也基本上到了尾声了,不过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处理,哪怕是再心急他也必须老老实实的呆着,好在一体机不受限制,可以每天进行大量的制造,制造出来的东西,可以先储存到仓库之中,未来等回去之后,就可以开启,按照对路程的估计,3台万吨级水压机和3台万吨级自由锻压机是肯定可以完成。

    这两件东西,是大型的船舶的龙骨,大口径舰炮炮管必备的东西,之前的西北,勉强只有千吨级别的万吨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最多只能够加工75以下口径的火炮,对于中国而言,75火炮还可以称之为重炮,可是现在的西北,已经阶段性的介入到了一战之中,哪怕没有参战的打算,可是必要的准备也必须的。

    一战是真正的世界范围的战争,打的就是钢铁,火力之强,消耗之大,古今罕有,别说是75炮了,108,120这些,只能够作为支援火力,真正决定战略的,是150,180,甚至是200毫米以上的重炮,甚至还有250毫米以上的火炮,可以说,陆战方面,已经打到了极致。

    西北的扩军也需要以这个为基础,到时候,百万,甚至是几百万的军队,全部由杨元钊来提供大口径火炮,累死他都不行,更何况还有舰炮,坦克发动机,甚至是飞机材料,这些才是决定着西北存亡。必须要重视的东西小说

    万吨级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绝对是第一顺列的。哪怕是没有研究院的研究结果也是一样,甚至3台还不够。必须要保证10台以上才可以,这样可以让西北在高端武备上面有足够的优势。

    看样子,小半年的时间,都需要生产这个了,当然了,还是需要研究院的研究的,如果其他机器,在重要性上,超过了这些机器的话。他必须要抽出时间来生产。

    杨元钊继续在德国,收尾这一次欧洲之行的最终会结束的,清点最终购买的东西,落实运输工作和一些特产品的购买,牵扯到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运转,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西北,在这些细节方面,也不会疏忽大意。

    这一天,好消息传来。经过了舰炮设计师的仔细研究,花费了10天的时间,最终确认,舰炮图纸是完整的。而且是真的,其实完全不必要这么久,图纸是明了的。基本上,懂得造船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图纸的真伪,配方这东西。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临时的实验,就发现这些都是真的,之所以会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德国方面,需要确认,这玩意有没有提升的可能性。

    德国方面,不会因为一门无法提升的13.5寸炮,给西北那么大的帮助,虽然有杨元钊天才创意的解决,却实实在在的等于是减缓施工速度,有了足够的工人,可能会让战舰如期完成,不会拖延,可是熟练的,实力更强的工人,是可以加快速度的,简单,吨位和平衡性根本无法兼顾,哪怕是英国为日本建设的金刚号,他也是在设计之中,就直接把14寸火炮给融入进去了,如果开始是13寸,直接提升到14寸,哪怕以英国无耻的尿性也拿不出去,那样船就真的在开炮之后,或者解体,或者自沉了,根本开不出去。

    验证成功,在增加威力的前提之下,还可以制造出来,完美的契合到国王级上面,这一个舰炮图纸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国王级的总设计们经过评估之后,国王级的防护能力降低极少的情况之下,攻击力最少提升了50%以上,这样的国王级,已经全面的超过了目前英国的主力战列舰的猎户座战列舰,也会略微超过未来改装自猎户座的,正在紧张的兴建之中的乔治五世级。

    德国人船少,任何一艘战列舰,甚至是原有战列舰的任何一点实力的提升,对于整个公海舰队的实力提升都是相当明显,在总数量低于英国的前提下,在单舰的质量上有所突破,这也是一个方向,一加一在某些时候,是会大于二的。

    舰炮确认无误,再加上后面杨元钊给出640马力柴油机组,那更是决定潜艇实力的关键东西,德国的海军,在短时间之中,得到了这么两大好处之后,倒是不好意思在延缓了,没有等西北催促启程,就主动抽调了一批工人,都是按照战列舰的船坞布置方法,抽调的精锐力量,虽然在德国的调整和遮掩下,不会对战列舰的制造产生多少影响,却会让工期更加的紧绷。

    其实在人员没有派出去之前,杨元钊很是担心,德国会给他耍花样,以中国和西北在国际上面的地位,真的耍花样的话,西北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说制作无畏级战列舰,可以是几年前,英国那种刚刚进入到无畏门槛的那种战列舰,以现在的科技,要想勉强的制作出来,对于工人,特别是高级工人和工程师的要求,可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也是德国最有可能的做法,甚至只给一半,是能够建设无畏舰了的,可是时间上,从一年的时间,拖延到2年,3年,甚至是5年,这些细化东西,本就不能够一一的定下,当时杨元钊也只有一个13.5寸的凭借,能够达成基本的已经不错了,就算是德国真的耍赖的话,他也不算吃亏,毕竟造舰能力是有的。

    由12名杨元钊的随员带领,188个工人,6个工程师,3个设计师在内先头部队已经准备完成了,随同他们的,还有一个建筑师事务所,他们承建过12个2万吨级以上船坞建设工作,目前德国没有船坞兴建计划,他们也就闲下来了,本来准备领选择其他建设,却没想到,杨元钊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计划,在200万美元的设计和建设费面前,他们选择了全部前往,120多个有专业资历和经验的工程师,会对青岛造船厂有巨大的帮助。,

    【1】

    【6】

    【6】

    【小】

    【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